【新聞睇真啲】經濟大蕭條
【新聞睇真啲】經濟大蕭條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全球多地採取不同的防疫措施,限制市民出入,甚至航班往來,對世界經濟、國際貿易、供應鏈、生產以至消費均造成嚴重打擊,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在疫情影響下,全球經濟料大幅收縮3%,是自1930年代美國「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經濟衰退。那到底當年1930年代為何會出現「大蕭條」?影響範圍有多大?最終是如何渡過經濟困局呢?

當年「大蕭條」的起點,普遍都認為是從美國開始,1924年10月28日華爾街股市急跌,出現大規模的恐慌性拋售,翌日10月29日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單日再大跌12%,面對一場前所未見的股災,美國的投資及消費氣氛跌至谷底,導致經濟陷入衰退,隨之而來就是大規模結業及失業潮,而這個金融危機亦席捲了全世界,不論是較發達國家或是發展國家同樣受到極嚴重的打擊。

當年美國失業率高達25%

那到底「大蕭條」的影響有多大呢?就以美國為例,1929年「大蕭條」初期的失業率約3.2 %、GDP為-8.5%;去到1933年高峰期時失業率高達25%、GDP為-12.9%,但受影響的當然不只有美國,在「大蕭條」高峰期間,國際間的人均收入、稅收、盈利全面下挫,國際貿易銳減一半,部分國家失業率升至33%,而國際間消費力疲弱,重、輕工業自然不景氣,可是連農產品價格都大降6成,從事農業的人亦無利可圖,整個經濟鏈面臨崩潰邊緣。

「羅斯福新政」解決困局

如洪水猛獸般的「大蕭條」,是如何被解決的呢?直至1933年,羅斯福出任美國總統,一上任就全面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大刀闊斧地對各生產部門進行改革,歷史上稱為「羅斯福新政」。由於「大蕭條」是由金融市場而起,羅斯福先整頓金融業,將經營不佳的銀行清盤,成立聯邦儲蓄保障公司,保障市民的存款,恢復市民對銀行的信任,同時為工農業的復產提供資金借貸來源;其後再整合國內工業,防止盲目競爭導致產能過剩,以及鼓勵農民減少生產,提高產品售價;面對龐大失業的大軍,羅斯福有向他們提供緊急援助,但長貧難顧,於是大力興建公共設施,藉此增加大就業機會,進一步消費和生產,令美國經濟逐漸好轉起來。

當年羅斯福應對「大蕭條」的手法,亦對今天的經濟困局帶來啟示,政府要適時出手規管市場運作,對部分表現較差的行業提供援助,而面對失業的問題,除了直接派錢,增建公共工程等等,也能間接創造就業,讓市民有收入、有工開。這些措施,到今日依然值得全球各地的政府借鑒、參考。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

https://www.speakout.hk/app


0
點算呀
3
驚訝
0
無意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