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締電車」謠傳的啟示
「取締電車」謠傳的啟示

「叮叮」(香港市民對電車的暱稱)被視為香港的「地標」之一,除了是市民大眾的集體回憶,由於感情深厚,更被部份人視為「親人」。早前有傳聞指電車將被取締,旋即引發社會強烈反彈。昨日政府發出聲明,澄清建議非由政府一方提出,釋除市民疑慮。雖然「救火」成功,但此事仍值得大家反思。

港人愛電車有理

向城市規劃委員會提交建議取消中環電車路段申請的公司,是由退休政府規劃師薛國強擁有,其理據乃電車佔路面三成,不夠效率云云。誠如政府聲明所言,在現行交通政策下,電車是橫跨整個港島北岸、服務班次頻密、沒有路邊廢氣排放及較廉宜的公共工具,平均每天約為十八萬人次提供服務,充分發揮其輔助功能,政府的這項政策並無改變,重申上述申請並非政府建議,亦不屬政府委託顧問的建議,城規會會按既定程序處理所有申請。

香港人對電車有感情,對取締電車的建議有反彈可說是正常不過,有電車迷會就發起「撐」電車活動,廣邀市民在社交網站專頁上載自己與電車的合照並寫上感受,以收「一人一相撐電車」的效果。除政府所指的「輔助功能」,電車的社會及社交功能其實同樣不能抹煞,市民上班下班、學生上課下課、情侶「拍拖」上街,對電車的感情,正是如此一點一滴培養得來。

造謠者疑作政治攻訐

然而,所謂「取締」電車的消息曝光後,除在網上網下隨即引發大量討論和聲討外,個別網民更嘗試藉事件上綱上線,含沙射影地將矛頭指向政府,除一再強調提出申請者是「前政府規劃師」的身份外,又反覆多次指他曾為政府負責屯門虎地的規劃等等。

明明是私人顧問公司提出的建議,那些別有用心的網民卻嘗試將之營造和演繹成政府的建議,希望公眾討論時會將責任指向政府。即使政府已經出面澄清,一些激進網民仍堅持盲目批評政府,稱「明明係政府放風,打完齋唔要和尚」,這些人的心態和手法,都實在令人惋惜。

政府危機處理仍要改進

政府今次能迅速回應社會關注的議題,做法值得肯定,畢竟政府的政策,對市民來說永遠的最切身,亦最大影響的。以今次事件為例,取消電車的建議是由政府,還是「前政府」員工提出,絕對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近年,發展和保育計劃都經常引發爭議,今次事件可作為政府很好的參考,加強鼓勵社會事事都根據事實去討論、部門施政提高透明度,同時亦要迅速澄清誤解,這些都是社會就各項議題達成共識的重要元素。

事實上,在互聯網及手機上網服務被廣泛使用的今天,類似今次政府迅速釋除社會疑慮的做法就更為重要。今次事件對社會未必有即時影響,惟下次的流言,卻可能就是會引發即時恐慌的事故。政府知悉這些在社會流傳著的流言蜚語後,必須秉持今次的手法及速度,迅速反駁及回應,以免可能危及社會安定的恐慌蔓延。

市民慎思明辨免誤信流言

香港是多元社會,各抒己見實屬正常不過,對於電車的價值,社會各界都可有自己的看法,「你有你支持,我有我反對」,民間討論百花齊放,這才是香港可愛之處。惟一不能接受的,正是那些沒有事實基礎的指控;政府擁有公共資源,澄清不實消息是應有之義,然而市民閱讀不同訊息時,亦要慎思明辨,千萬別做「標題黨」,以免成為散播流言的幫凶。

原圖:discoverhongkong.com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