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觀點】英法官上演政治戲碼、圖損香港法治金漆招牌?
【港人觀點】英法官上演政治戲碼、圖損香港法治金漆招牌?

近日香港終審法院海外非常任法官岑耀信(Jonathan Sumption) 高調辭職,一石引起千重浪。除了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宣示他的政治立場之外,日前他又接受了英國媒體BBC的訪問,聲稱決定辭職的「最後一根稻草」是所謂「民主派初選47人案」的裁決,批評有些香港法官願意配合北京針對民主派人士云云,再次企圖加深西方對香港的負面觀感。然而岑耀信的言行本身矛盾重重。


立場急轉彎 政治凌駕法治


曾幾何時,因一件事岑耀信在本港社會,特別是法律界及政商界,贏盡讚賞與尊重。猶記得在三年多前,當英國政府及政客嘗試向兩位英國最高法院法官施壓,要求他們從香港終審法院辭職的時候,岑耀信曾經在媒體上大義凜然的發表文章,表示英國應避免干預及破壞香港的司法制度,強調民主和法治是兩回事,不應混為一談,因而拒絕參與由英國政府鼓動、針對香港司法機構的政治杯葛。可惜現在的岑耀信,「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他的所作所為正正就是配合了英政府的政治操作,污衊了本應政治中立的法治及司法體系,他對香港的法庭和法官作出的「指控」實在毫無事實根據。


岑耀信聲稱的「47人案」,即是「35+顛覆案」的裁決是他的「最後一根稻草」,令他決定辭職。但筆者就覺得奇怪, 「35+顛覆案」只是剛完成一審, 47名被告中, 31人自己認罪, 14人被判罪成,兩人脫罪。案件至今仍未判刑,更遑論進入上訴程序,作為終審法院海外非常任法官的岑耀信,應該沒有參與處理相關案件和審訊過程,相信亦沒有機會知悉所有呈上法庭的證據和證供,他從何得出裁決有問題的結論呢?難道是「靠估無痛苦」、「亂噏當秘笈」?


扭曲案情 自圓其說


岑耀信在訪問中辯稱,既然《基本法》已預設最終要達成普選,民主派為在立法會佔大多數而舉行初選卻被視為刑事罪行,是「非常奇怪」。岑耀信此說更是以偏概全、偷換概念。「35+顛覆案」的關鍵在於涉案人士當年清清楚楚公然表示藉此初選得到立法會大多數議席後,會無差別否決財政預算案及癱瘓政府,造成顛覆政權的效果。岑耀信現今的說法是否更加「奇怪」?


同樣辭任本港終院非常任法官的還有英籍法官郝廉思,和提出不續約的加籍法官麥嘉琳。郝廉思僅僅透露一句「政治原因」輕描淡寫帶過,麥嘉琳則表明是因為年屆八十提出退休,兩人更異口同聲表達對香港法院和法官的信任,態度與岑耀信截然不同。


不偏不倚維護法治「金字招牌」


岑耀信為何甘願充當「政治打手」?背後有什麼政治算計?心清眼亮的網民,早知他其實只是馬前卒。但是我們必須常常警醒,這些政治操弄的黑手,不會因為國安案件審結而停止,我們必須齊心、不偏不倚維護香港法治的「金漆招牌」!


圖片來源:港人講地、司法機構提供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3
好正
1
心心眼
1
好好笑
1
令人傷心
1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