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派選票流向激進 立會未來多變數
民主派選票流向激進 立會未來多變數

立法會選舉曲終人散,所謂有人歡人有人愁,建制陣營在一片低氣壓下,在地區直選成功力保16席,成績總算不過不失。功能界別方面,建制派在35席中,仍然力保25席大多數,成績不俗。單純從議席看,建制和非建制陣營的政治版圖變化不大,但細心分析選票,卻發現足堪憂慮的結果:非建制陣營中,多名屬「激進及本土」派系的候選人當選,傳統泛民得票下跌,非建制支持者愈來愈「激」,未來四年立法會能否回復正常運作,實屬未知之數。

香港政治版圖改變

其實早在選舉結果公布之前,早有學者指出,香港政治版圖在雨傘暴亂及旺角暴動後,已由以往的「泛民」、「建制」,變為「泛民」、「建制」及「激進及本土」。觀乎今次選舉結果,提倡「本土」、「自決」的新興政治勢力,共有6人成功進入議會,包括港島羅冠聰、新西鄭松泰和朱凱迪、新東梁頌恆、九西劉小麗和游惠禎,佔19名非建制地區直選當選人的30%左右;若連同「傳統激進派」,即社民連和人民力量,「激進及本土」派系更有8人可以進入來屆立法會。

票數方面,「激進及本土」派系共得600,839票,較「泛民」的592,926票還要多,佔今屆選舉總有效票數的27.709%。數字說明一切,非建制陣營的支持者,政治取態明顯愈來愈激進,人數上更已經超過「泛民」。這批獲「民意」授權的激進派,未來四年在議會中的表現,或會愈來愈激,怎能不令人憂慮?

選民渴求年輕面孔

除激進化外,今屆選民要求議會年輕化的訴求亦相當明顯,建制派多名元老自願退下,九龍東民建聯柯創盛、香港島民建聯的張國鈞、新界東新民黨的容海恩等當選人,全屬黨內年輕面孔,民建聯兩名成員成功接棒,容海恩亦平地一聲雷,空降新界東即取一席。

要求年輕面孔的訴求,在非建制陣營更明顯。多名泛民元老都相繼慘敗,包括李卓人、黃毓民、何秀蘭和馮檢基。這批沙場老將,雖經驗豐富,卻不敵非建制陣營選民求變的心,黯然「落馬」;決不肯退的老將們晚節不保,民主黨及公民黨等傳統泛民跟建制派一樣成功交棒,除少數選區外,幾乎都換上新面孔。

「拉布」不能持續 非建制要三思

政壇世代交替完成,市民不禁會問,議會下一步將如何?按目前政治氣氛及選票走向分析,「本土及激進」派系因理念及選票關係,很可能拒絕重回與中央及特區政府溝通的健康之路;而人民力量及社民連兩名成員連任,繼續「拉布」亦在所難免。事實上,單在上一屆4年會期,點人數已高達近1500次、流會達18次,最少虛耗會議時間450小時、浪費公帑接近1億元。

除「拉布」外,事實上上屆已經出現「擲物」和「衝主席台」等行動,「激進及本土」派系會否「有樣學樣」,現時仍未可知。不過,雖然前路崎嶇,但討厭激進、熱愛理性論政的市民不必絕望;因應政治版圖改變,相信特區政府會改變策略,加強和各派溝通,嘗試打破困局。

另一方面,傳統泛民方面亦要明白,激進並不是你們支持者那杯茶,重回溝通之路,傳統泛民才可以走出過去幾年受激進勢力牽制,重新尋回自身定位。「激進及本土」派系坐大已成定局,謹希望他們仍然可以秉持大局為重的原則,正常審議各民生相關和對社會有益的事項及撥款申請,不要再藉脅持民生撥款為政治籌碼。

立場激進不代表可以置民生於不顧,「激進及本土」派系中亦有不少明事理之人,當中更不乏具博士學位者,謹希望他們知所進退,揚棄「拉布」和肢體衝突。政治是妥協的藝術,有商有量,香港方能向前。

圖片來源:美聯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