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短評】民調學術討論 對事非對人 港大民研計劃應虛心檢討
【港人短評】民調學術討論 對事非對人 港大民研計劃應虛心檢討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民研計劃)有關特首支持度的民調近日遭受廣泛批評及質疑,民研計劃負責人反駁的其中一個重點,乃是聲稱在統計學上,50分僅代表「一半半」,並不代表合格。民研計劃對不同分數的含意當然可以有自己的詮釋,不過,民意調查更重要的用途,應是向社會反映受訪者的實際意見。由於計劃負責人過往亦曾拋出「50分以下等如不及格」的結論,故有理由相信,市民根據慣常理解,確有可能把50分視為「合格」的界線,而不會視為所謂的「一半半」。


事實上,國際上表達相似的統計數字時,慣例上亦會同時公布「中位數」,如有民研計劃所指的「一半半」情況,亦會如實反映評分分布,並提供「一半半」的人數及比率,而非民研計劃般只公布「平均數」。連日來的討論中,已有其他學者指出,民研計劃發布評分的手法有值得商榷之處,一來是新聞稿並沒有提及評分分布,二來是檔案並非市民常用的軟件可以開啟,關卡重重,一般市民難以取得相關數據,更令人難以理解為何要用如此迂迴手法去計算支持率。

社會多爭拗 立場各走極端 平均分失意義

要知道的是,無論受訪者是給予0分抑或100分,這種評分分布絕未能真實反應民情。尤其是在當今世道,社會爭拗不斷,市民立場各走極端,類似的極端評分甚至機會愈來愈多,若繼續單單公布平均分,則市民、學術機構和政府均未可憑此準確了解到實際民情。

相信社會大眾跟我們一樣,從未要求民調有「預設結果」,不管是「撐特首」還是「反特首」,只要數據準確、可以如實反映社會意見,這個民調就值得參考和重視。在現今開放及透明度高的社會,對各種民調收集意見、處理數據及公布數據的方式都有較高要求,實屬自然。

擺事實也講道理 點出不妥非針對

必須指出的是,學術研究並非碰都不能碰的禁臠,只要「擺事實,講道理」,任何學術研究都應與時並進,要經得起品評。以往的研究及公布方式,今天未必合時,要維持民調的公信力,何不虛心檢視他人意見?今次的事件中,絕大部分人的質疑均非在於民研計劃負責人或職員本身,而是希望就民調中不妥善之處提出了一些看法。

民研計劃應是時候虛心檢視民調中不完善之處,客觀而全面地公布原始數據,這樣才能符合社會對民調透明度日趨嚴格的要求,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市民大眾按照民調結果作出適當的判斷。

原圖:hk.88db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