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轟轟烈烈 但求認認真真
不必轟轟烈烈 但求認認真真

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最近發表的一份民調報告,指有四成半的市民對即將發表的施政報告沒有期望。這個民意調查的結果,表面上是非常清晰,但「沒有期望」這個答案,可以有完全不同的含義。一些受訪者可能完全可以自行解決問題,不需有求於政府;一些可能滿意於現時施政狀况,別無所求;一些可能對政府完全失望,所以也不會有特別期望。一部分人可能是務實派和現實派,政府施政日復一日,每天應對各項社會問題,問題不會在施政報告發表之前才出現,政府也不會在施政報告發表之前才提出對策。政府施政,就像地球自轉和公轉般不停運行,不是某種不能預知預見的偶發事件,這些市民對政府未來施政的路向,已是了然於胸,所以也不會用上期望來形容。

施政報告不會是虎膽龍威

行政長官一年一度的施政報告,會因應行政長官的一些個人施政風格而有所不同,但無論怎樣變,都有其框架和邏輯。近兩屆的行政長官都是經有競爭的選舉產生,而且一次比一次競爭激烈。所以行政長官在當選之後,其競選政綱,會成為往後施政的大方向,而按照這個競選承諾施政,是政治人物應有的道德責任。當然,承諾和執行時有一定的時間距離,也受到現實和資源局限的掣肘,所以有一些出入,是可以理解。但方向和框架始終是基礎,可以八九不離十,但卻不可以講一套而做另外一套,又或者別樹一幟,背道而馳。所以行政長官的施政方向,由選舉開始,已經講了百遍千遍,到撰寫施政報告時,不可能有石破天驚之舉,施政報告就是競選政綱的延續。

而在制訂施政報告之前,也會經過公開諮詢(其實行政長官候選人在撰寫政綱時,一樣經過廣泛的諮詢,只不過沒有通過政府機器進行而已)。學者、專業團體、政黨政團等都有機會向政府提出意見,而這些意見在會面前後,多數都有向公眾發布。所以這種廣納眾議的諮詢制度,其實也讓社會早已公開討論,政府因應客觀條件而有所取捨,但多數是已公開的舊聞。

所以綜合施政報告的基礎和形成的過程,都是公開而持續,不會像荷李活電影的編劇,刻意安排,務求峰迴路轉,出人意表,甚至針對觀眾思維模式,先來引導,再反其道而行之,製造張力和戲劇效果。施政報告就是施政報告,不會是虎膽龍威!

現屆政府吸收了過去15 年的施政經驗,同時考慮到市民訴求、積存問題,以及政府施政能力的局限,在眾多政策範圍內,定下優先次序。問題當然來自方方面面,政府每個政策局都責無旁貸,全力以赴。但重中之重,政府集中力量,主動出擊的,就是集中幾個範圍,也就是特首經常掛在嘴邊的四加一:房屋、扶貧、安老、環保,以及經濟發展。

對於房屋,這是積存最久,矛盾最深,也是最難處理,難以面面討好的問題,尤其是資產膨脹的好處和快感已經享受過,失去這些好處和快感,甚至要為此開始付上代價,那當然是燙手山芋。雙辣招儘管得到絕大多數市民的支持,但還在立法會內拉拉扯扯。無論如何,樓市在過去一段長時間,以每月兩個百分點的急促升勢已經被壓住,為種種原因而否決雙辣招,就等於在頂住洪峰的堤圍上鑿開一個大洞。責任誰屬,自有公論。

搞定47 萬建屋目標並不為難

要解決樓市基本之策,大家都同意要從供應入手,特區政府停止開發土地經年,現時要急起直追,大家也明白不會是朝夕之功。政府通過提高地積比率,改劃土地用途,可以在短時間內增加土地供應。按照政府過去公布的數字,政府未來10 年建屋目標的土地已經備妥,長策建屋目標亦只有小量未經落實。所以整體而言,過程是困難,但進度還算理想。儘管改規劃未必一帆風順,程序也需時,但這是10 年建屋目標,不必在未來一兩年內全部到位。10 年大計,我們仍有充裕時間來物色後段房屋發展所需用地,只要把房屋問題定為全港利益攸關的大問題,是共同利益,肯妥協,甚至犧牲一點個人利益,早日搞定長策所定的47 萬建屋目標所需土地,並不為難!

至於其他安老、扶貧和環保政策範圍,政府過去在「成熟一項推一項」的原則下,已經公布了多項措施,重設扶貧委員會,確定訂立貧窮線,向關愛基金再注資,落實長者生活津貼,有超過40 萬長者受惠,推行廣東計劃,讓長者可以在移居廣東安老之後仍可領取高齡津貼。而在環保方面,政府公布了香港資源循環藍圖,對於環境改善,作出史無前例最進取的目標承諾。

所以今年的施政報告,也會在這個基礎上發展,在這個方向中前進,不會出人意表,不會石破天驚。在2012 年特首選舉中的一個選舉論壇,一位出席的婆婆寄語候選人:不必轟轟烈烈,但求認認真真。而現時政府施政,也是以認認真真為本。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就是靠認認真真。(文章僅代表個人立場)

原文轉載自《明報》 2014年1月14日

圖:singpao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