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焦點短打】EP602:無理鼓吹選擇性學術隔離? 美高官歧視中國宣之於口

//中美兩國交往,人民才是真正的用家,亂搞什麼「選擇性學術隔離」政策,都是荒謬無知。//


主持:周潔莹


論盡最新熱話、拆解新聞內幕

約定你,和你不吐不快﹗


逢星期一至五 6:00PM

⭕《港人講地》直播


美國國務院「第二號人物」、常務副國務卿坎貝爾對中國的恐懼,相信已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竟然鼓吹對中國實施「選擇性學術隔離」政策,他甚至指出,中國學生入讀美國大學的理工或高新科技的課程,會威脅美國的國家安全,認為美國的大學不應取錄中國學生入讀這些學科。美國作為一個大國,為何現時這麼沒自信的?


坎貝爾日前出席華府智庫「外交關係協會」舉辦的「中國戰略倡議研討會」,並發表主題演講,他指出,美國應該歡迎更多來自中國的留學生,不過希望中國學生到美國學習人文和社會科學,而不是粒子物理等科學學科;他又指美國大學出於「安全考慮」,正限制中國留學生接觸「敏感技術」,以應對中國間諜活動和竊取知識產權等問題。


竟建議禁中國學生在美讀科學


對於有人認為,美國大學招收本地的理科生短缺,中國學生正好彌補了大學收生人數不足和學費收入,坎貝爾承認,現時是不夠本地美國人修讀科技、工程和數學等學科,美國需要在有關領域招收更多國際學生,不過希望他們是來自印度,而不是中國。


坎貝爾的講話,明顯就是針對中國學生,是美國對中國企業設置「小院高牆」,變相的貿易脫鈎斷鏈之後,再在科研學術範疇與中國割席,營造出敵我分明的氣氛。中國過去幾十年,為追趕西方社會,全力研發新科技,憑藉全國民眾不懈打拼,才在經濟和科研上取得今天的驕人成就。美國自稱開放包容和學術自由,號稱「科學無國界」,卻將學術研究政治化、武器化,濫用「國家安全」概念大肆打壓迫害中國留學生,毒化中美人文交流氛圍。


被人稱為「印太沙皇」的坎貝爾,可能真的以為自己是沙皇而自視過高。美西方國家同樣在過去數十年來,一直享受冷戰結束帶來的紅利,一旦發現中國已崛起才大驚。事實上過去十多年來,美國青年精英學生,都已經大多數放棄在大學修讀理工及科學等學科,而選擇被認為可以「搵快錢」的金融財經等領域科目,以致美國的應用科學研發,基本上陷於停滯不前。這不是中國威脅了美國,而是美國自己落後於世界發展的形勢。


坎貝爾被問及,由特朗普提出,旨在反華的「中國行動計劃」,早已被拜登政府終止,為何還要提出針對中國學生的「學術隔離」政策,他表示,美國大學只是對實驗室、及中國學生的一些活動持謹慎態度,但他卻認為,美國有需要削減和限制某些領域交流訪問,特別是在美國各地的技術項目。


對中美民間交流寄予厚望


其實美國真的要跟中國進行長期競爭的話,美國最急須增加的,不是修讀粒子物理等學科的本土學生,更不是多收印度或其他盟友國家的學生,而是讓美國更多國內的學生了解中國,令美國培訓出更多的中國通,中美聯手合作為人類未來作出貢獻,但美國現時由不了解中國,甚至是敵對中國的人來處理中國事務,不撞板碰釘才稀奇。


中方今後5年將邀請5萬名美國青少年赴中國交流學習,用意是希望美國民間,特別是新生代更好的了解中國。多名來自美國文化教育、大學智庫青年代表團的成員,6月中旬到中國,遊歷了北京,杭州等多個城市,各人上周到廣州,參訪當地的學校,教育機構,博物館等,他們都是一次來到中國。有青年成員表示,今次行程的所見所聞,讓她大開眼界,與以往從美國媒體上接收到的關於中國新聞完全不同,有了真實的對比,她表示,自己對中國的看法,已有百分之百的改變了。


中美關係,最重要的是民間交流,華盛頓精英談的是政治利益,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是個人或政黨利益,但中美兩國交往,人民才是真正的用家,亂搞什麼「選擇性學術隔離」政策,都是荒謬無知。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6
好正
4
心心眼
3
好好笑
3
令人傷心
3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