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焦點短打】EP600:阿桑奇獲釋有內情 成美國虛偽民主照妖鏡

//美國政客如何演繹國家安全,如何操弄「法治」,就更讓世人看清楚「美式民主」的虛偽。//


主持:呂暢能


論盡最新熱話、拆解新聞內幕

約定你,和你不吐不快﹗


逢星期一至五 6:00PM

⭕《港人講地》直播


維基解密創辦人、澳洲籍的阿桑奇,因爆料美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犯下大量戰爭罪行,而被美國全球追緝長達14年,事件終於劃上句號。阿桑奇近年一直在英國被扣留,與美國司法部達成認罪協議後,他前往塞班島出庭及認罪,法官以41至51個月為量刑範圍,當抵銷了阿桑奇在英國被扣留的62個月,最後他當庭釋放,10幾年來首次獲得自由。


阿桑奇作為一名記者,以維基解密平台發布不少引人關注的新聞,甚至揭露不少美西方不為人知的秘密,但亦因為這樣,被美國以非法取得和披露美國國防機密文件的刑事罪名為由,全球緝捕,甚至要對他處以175年監禁的刑期。


美國被揭多宗戰爭罪行


美國自稱維護人權、保障自由和民主、實施公平公正法治理念的國家,卻容不下一個沒有使用暴力、為維護人類知情權的爆料者,雖然阿桑奇獲釋,但已被西方國家長期關禁,失去人身自由十多年。阿桑奇個案堪稱是一面民主照妖鏡,全面折節射出美西方國家的虛偽。


阿桑奇認罪時表示,他在2010年以記者身份發布相關機密文件時,相信自己會受到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的保障,言論自由在美國是受到憲法保護,又認為他被控的間諜法,與憲法第一修正案有衝突。


回顧阿桑奇案件,不單看得到美國對的言論自由雙重標準,可按需要隨時自由浮動,更可以印證美國為了政治現實需要,而對法治任意操弄。阿桑奇是在2010年透過當時的美軍情報分析員曼寧,獲取大量的機密資料,包括美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的秘密報告及很多敏感的美國外交電報。


阿桑奇於是在維基解密上發布這些機密信息,當中不少是內容駭人聽聞的事實,包括2007年美軍的阿帕奇直升機在伊拉克的巴格達發動襲擊的片段,這次襲擊造成11人死亡,包括2名英國路透社的記者。維基解密的揭露震驚世界,讓外界極為具體地看到美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做出了幾多的不公義和殘酷的行動。


在美國全球緝捕阿桑奇的行動中,亦可看到美國的盟友是如何配合美國的霸權。阿桑奇2012年逃至瑞典,瑞典政府號稱最重視人權和自由,不欲以間諜罪拘留阿桑奇,卻安插了一條以阿桑奇與兩名當地女子在酒吧認識後發生性行為作為理由,而將他扣押。


阿桑奇後來輾轉投奔英國,並在倫敦主動投案,但他察覺到英國政府與美國沆瀣一氣,準備對他採取行動前,阿桑奇在保釋期間跑到厄瓜多爾駐英國大使館尋求政治庇護,並獲得厄瓜多爾國籍,他在大使館內一住就是7年,直至2019年維基解密披露了厄瓜多爾總統莫雷諾涉及貪污的不利消息後,阿桑奇便被逐出大使館,再次被英國警方拘捕,之後扣押6年多。


揭露美國「醜聞」就是罪犯


阿桑奇案忽然出現戲劇性變化的認罪協議,不少分析都認為與美國年底舉行的總統選舉有關,美國總統拜登的支持者,大多數都是民主黨內的自由主義分子,較為同情阿桑奇,選情已陷低迷的拜登,為了拉攏選民,便加快促成與阿桑奇達成認罪協議,變相解除了對阿桑奇的通緝令。面對種種質疑,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馬上作出所謂的澄清,表示今次認罪協議是司法部的獨立決定,白宮並無參與。


外交部前發言人汪文斌兩年前曾經一針見血指出,「阿桑奇的命運顯示,揭露別國的所謂『暴行』就是英雄,揭露美國的醜聞就是罪犯,這就是美式『言論和新聞自由』的實質。」


阿桑奇事件展現出來的,是美國憲法列明保護的言論自由原來根本沒有標準,而美國政客如何演繹國家安全,如何操弄「法治」,就更讓世人看清楚「美式民主」的虛偽。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2
好正
1
心心眼
1
好好笑
1
令人傷心
1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