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主席的智庫
曾主席的智庫

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在一次媒體訪問中,透露計劃卸任後籌組智庫,為香港制定治港藍圖。長久以來,政策研究是香港政府的軟肋。殖民時期,港督可以參照英國政府的政策。例如,英國政府的「公民憲章」成為香港政府的「服務承諾」。中央政策組只向港督提供簡單的治港理念,並沒有實質性的研究。港督同意便下達公務員執行。回歸後,中央政策組的職能隨著歷任行政長官的要求而變化,政策研究始終不是主力。

香港曾經成立多個民間智庫,但影響力有限,主要原因是智庫只把建議送交政府,而沒有在社會上推廣和測試建議的可行性。官員面對已極繁重的工作,沒有誘因落實執行智庫的建議。推動公共政策要照顧大局,兼顧小眾,也要平衡長遠與短期的利益。講理念容易,要落實執行,難矣哉。

以教育改革為例,這是移風易俗的系統工程。社會風氣、教師教育、家長的認知、資源和人力的配合環環緊扣。「求學不是求分數」,「教好學生,不是教『好』學生」都是知易行難的例子。社會變革需要政府高層領導,統籌協調,長抓不懈,更要廣泛宣傳倡議,爭取民心。要達到預期效果,需要充足的「人力」和「能力」。政府換屆,人員變更,對政策的延續性和成效都有影響。香港著實要在關鍵環節進行根本性的改革,可惜當前的政治文化令公職人員「動輒得咎」,以致守成有餘、創新不足」。問責制的設想原意雖好,但多年來並未達到為香港培養政治人才的目的,更出現短期思維的危機。

寄望曾主席的智庫真正能為香港儲備政治人才,真正能彌補香港在政策研究方面的不足。更期望智庫不單獨推廣理念,也要考慮落實建議的配套條件。這樣才真正能夠成為政府的助力,而不是另一股為公僕帶來壓力的政治勢力。

原文轉載自《am730》2015年6月10日

原圖:takungpao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