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旅遊飄搖,經濟何去何從
 零售旅遊飄搖,經濟何去何從

隨着內地自由行及海外旅客減少,旅遊區舖租亦相應出現大幅調整。早前便有報道指,有業主寧願減租四成留客,亦不願意把舖位空置。至於全港舖租最貴的銅鑼灣羅素街,更早已出現奢侈品牌棄租個案,還有珠寶鐘錶名店準備於今年租約期滿後遷走,不再續約,此情況正好給本地零售及旅遊業界一個警號。其實過去幾年,旅遊相關行業生意暢旺,導致這些消費旺區都被奢侈品店、化妝品店、藥房搶貴舖租,趕絕傳統老店、街坊食肆、民生日用品店,因此引發出不少社會矛盾,令人惋惜。

眾所周知,回歸後的香港,在金融風暴及沙士等多重打擊後,本地居民消費意欲下跌,經濟本已元氣大傷。若不是依靠內地自由行政策,每日吸引來自49個城市的居民來港消費,香港的旅遊及相關行業亦不能迅速回復生機。可惜的是,香港於過去回歸後十多年,由於土地政策、旅遊規劃,到民生政制等議題,依然停滯不前。前朝政府亦未能把握機遇,增加土地供應、增設旅遊設施及配套,更令商舖供不應求,從而引致租金倍升,使零售業者經營成本大增,還引發出不少民生問題。這些政策失誤,不知道使香港人白白錯失了多少發展機遇!

筆者最近到曼谷公幹,工餘時間到了當地新近落成的大型購物商場參觀,眼見那裏的百貨公司售賣的商品,不但應有盡有,且價廉物美,遊人如鯽。隨意走進餐廳用膳,店內除了裝修華麗,食品水準高,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餐廳內的服務員,不但年輕有活力,還溫文有禮,笑容滿臉,服務水準之高,無不令客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反觀香港,雖然貴為亞洲大都會,但面對高昂的租金,以及人力資源不足,即使有外資希望到香港投資經營業務,亦不得不審慎計算成本。特區政府若不能於短期內拆解土地和人力資源等困局,預計不少本地或海外投資者,都寧選擇鄰近國家或城市落戶發展。尤其是當內地多個自貿區紛紛成立,以及在國家落實大幅調低消費品入境關稅後,本港過往一直引以自豪的「購物天堂」形象,以及零售和旅遊相關行業的優勢定必失去。屆時,香港還有甚麼行業能夠支撐經濟,與鄰近地區競爭?眼見近日全民皆股,好逸惡勞,搵快錢的熱潮重臨,從此下去,缺乏實際企業投資,我們的新一代未來的發展,真不知何去何從了。

原文轉載自《新報》2015年6月3日

原圖:bastillepost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