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暴力 讓民意說話
不容暴力 讓民意說話

政改能否順利通過立法會,近來變成民意的互相拉扯。輪番民意調查出爐,消息稱,政府內部及坊間民調大致相近,支持、反對及游離者的比例大概是6:3:1。即使由3間大學進行的滾動調查,支持者依然大幅度領先。在接下來臨投票前的幾個月中,雙方除各自強化已有的支持者外,不能對中間未有立場者視而不見,否則最終只會淪為正反是非的互相表態,所以雙方落區爭取更多光譜的民意支持,是必須和值得鼓勵的,但前提是不容肢體或語言暴力,以身擋巴士,擲物,不容異見聲音等,都與爭取民意背道而馳。

民望乃重要因素

以特首梁振英與政改三人組到美孚落區宣傳「2017一定要得」,所受到的粗暴待遇,令人對政改亂局下,香港何去何從並不樂觀。如果打着民意代表旗幟的人士繼續無視這場比賽的規則和結果,只會催化兩邊立場更加分裂和極端,對香港來說,並不是好事。

民意具威力。以2012年的特首選舉為例,在選戰初期,坊間傳聞早已有候選人得到中央的祝福將成為第三屆特首,但選舉期間,連番民調出爐,梁振英的在支持率都大幅拋離對手。固然影響選舉結果的因素複雜繁多,但民望絕對是一個重要的參考因素,相信也會在中央的考量當中。當時代表泛民的何俊仁是否有決心參選,有幾成勝算,從其一路偏低的支持率,亦可以提早看出端倪。

事實上,政改方案出爐,方案降低入閘門檻至120人推薦,令更多人士可以入閘,對泛民人士而言亦是機會。坊間估計,泛民亦有機會可以取得兩個參選人資格。故此,他日在出閘的競爭上,擔心淪為「陪跑」的泛民人士可以改變上次「玩玩吓」的心態,實實在在提出自己的政綱,靠民意的支持度為自己累積提名委員會的選票支持。同理,建制派若然得不到民意的支持,相信提名委員會委員,以至中央,都無法給予一個名正言順的祝福。

民意可以左右結局,這點無可置疑。但立法會議員又是否必須根據民意投票,答案並非絕對,但前提是議員要表明自己能夠代表選民的利益,並以充份的理由說服大眾接受自己的立場。不講道理的綑綁式投票,既扼殺他人的出路,也扼殺自己的機會。

(本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原文轉載自《新報》 2015年4月30日

原圖:bastillepost.com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