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說服我為什麼要佔中
請說服我為什麼要佔中

「佔領中環」的運動,除了名稱是非常矚目和具宣傳價值之外,運動的含義和目標,經過主事人多番解說,但也無法向公眾清楚解釋,為什麼要在現階段提出「佔領中環」這場運動。

在2017 年落實行政長官普選,是人大常委的決定,也是香港市民普遍的期望,也同時是現屆特區政府的責任,這三者是一致的。所以在現階段所需要做的事,是以建設性和負責任的態度,去為取得普選行政長官的提名辦法提出建議,而不是去假設政改失敗,就去發動「佔領中環」的行動。個人月前接受劉慧卿議員的訪問時,已經提出發展過程的合理性,並用「以刀逼婚」為例子。男女相悅,由相識到相愛,再到互訂終身,都是以成其好事為目標,不可能未求婚就先假設求婚失敗,並用以刀相逼為後著,這是什麼邏輯?是什麼心態?

如果政治是眾人之事,那政治也跳不出人之常情。在未有任何結論之前,部分人士以所謂「倒逼」的策略,對大局無助,反而破壞了跟北京中央政府的互信。「佔中」的發起人之一陳健民在月前接受訪問時,也強調政改要取得成果,取得中央的信任是非常重要。所以建立互信,不止是建制派的觀點,也是泛民人士的想法。但「佔領中環」運動,是可以增加互信,還是破壞互信?那爭取中央的信任,究竟是由衷之言,還是用來裝飾「佔領中環」的幌子?

「佔中」發起人在解釋「佔中」運動時,表示「佔中」是用來逼中央談判的手段,並隨手引用什麼「雞蛋鬥高牆」的比喻。北京中央政府在香港政治情況中,不大喜歡用「談判」這個名詞,但卻非常重視溝通。而事實上,政改中的「五部曲」,其中一個關鍵就是取得立法會議員三分之二的支持,而現實就是泛民議員佔了近四成,中央政府不能對政改一手包辦。就算特區政府提出方案得到建制派議員一致支持,也需要得到起碼5 名泛民議員的支持。而泛民議員對政改一般都進行綑綁,27 名議員一致投票,那5 票泛民的支持,就算不等於27 票全票,也起碼是泛民的大多數。所以政改成敗,決定權是在泛民,這是人所共見的道理,今屆如是,上一屆也如是。所以上次政改,才有民主黨的代表進入中聯辦「溝通」,公眾一致稱道,只有小部分死硬分子反對。所以今次政改要成事,類似的溝通是免不了,問題只是死硬激進分子對中間泛民的阻力有多大。所以溝通的阻力,不是來自北京或中聯辦,那逼中央談判,又或者溝通,是否又是一篇自說自話的說辭。

也是衝著立法會而來

立法會,具有《基本法》規定的憲制地位,也在政改五部曲中扮演其中一個決定性的角色,無法取代。立法會在作投票決定之前,跟中央以至香港各界作政治溝通,是當然之義。現時「佔領中環」運動,提出以1 萬人商討為手段,這1 萬人的憲政角色是什麼?他們和立法會70 位議員,又或者起碼和那27 位泛民議員的代表性相比,孰輕孰重?那1 萬人產生的方法,無論如何科學,如何有代表性,也不可能取代立法會議員的憲政地位和代表性。所以所謂「佔領中環」行動,不止是衝著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而來,也是衝著立法會而來,運動企圖以1 萬人的群眾力量,去取代立法會的憲政地位。

當現時這1 萬人可以用商討和佔領的手段,去取代其他憲政機構的角色時,那另外1 萬人,又或2 萬人,也可以有樣學樣,自立門戶,另起山頭。到時香港就政治山頭林立,互相攻伐,除了「政治內戰」一詞之外,再無貼切的形容詞。而這種「政治內戰」的形式,不止可以發生在政改的議題上,而是可以出現在任何具爭議的議題上。你可以以身試法,我也可以從容就義,香港將會是一個怎樣的香港!

行政長官在立法會的答問大會上,也解釋過啟動諮詢的時機,行政長官普選的日期,是在2017年。這個日子,不會因提早諮詢而提早、推後諮詢而推後。2017就是2017,距今有近4年時間,政府會按工作日程安排而行事。但社會民間,則可以自由發揮,充分做好前期醞釀工作,各抒己見,無任歡迎。就好像李柱銘年初提的方案,就算建制中人,也予肯定。本來可以愈行愈近的道路,卻給人叫停喝住,偏偏此路不通的「佔領中環」,就擁簇前進,這究竟是什麼政治思路?

原文轉載自《明報》 2013年7月16日

圖:dchome.net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