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機不足問題影響市民大眾
司機不足問題影響市民大眾

近日敝公司一名78歲的年長司機,因年紀老邁,突然在家中過身。事件再一次提醒我們,高齡司機問題的嚴重性;說到底,高齡司機現象普遍的原由,是因司機不足所引起。在司機荒情況嚴重下,為了維持現有服務,只要願意入職的人士,營辦商都會盡量聘請;結果造成了大批高齡司機的出現,亦間接對市民大眾構成潛在危險。

眾所周知,全個司機行業(包括巴士、小巴)都出現人手不足的問題,小巴業界更欠缺20至30%的司機(約2000人)。市民在報紙、車身或視像廣播系統均可輕易發現招聘司機的廣告。雖然廣告眾多,但願意入職的人少之又少,尤其年青人。這除了因為人口結構出現老化外,工種不能吸引年青人亦是重要原因之一。據行內統計,業界超過80%的司機為51歲或以上,44%為61歲或以上,5%為71歲或以上,高齡司機比率非常高。由於高齡司機隨時會因生活環境、榮休、體力下降或患病等種種原因未能駕駛,小巴服務亦會因而變得不穩。為此,我們認為有需要作出有限度輸入外勞,解決司機不足和司機年齡老化的問題。

有限度輸入外勞

雖然「輸入外勞」一詞會令部份人非常反感,但其實輸入外勞司機根本不會對本地勞工構成剝削;業界之所以希望輸入外勞,亦非因可降低成本;根據「補充勞工計劃」細則,僱主給予勞工的薪金必須至少相等於每月工資的中位數、並為勞工安排住宿、提供免費醫療服務、往返本港與原居地的旅費、及向政府繳交徵款,從經濟角度來看,營辦商並無利益可淘,甚至要花更多資源作額外培訓,行政成本大增,因此,業界仍會盡量優先聘請本地員工,在逼不得已情況下才會考慮輸入外勞以維持應有服務,並不會對本地勞工構成影響。

將中港互認機制擴展至司機行業

現時,部份專業資格設有中港互認機制,如建築行業、保險行業等,令從事有關行業人士能自由於中港兩地工作;我們建議有關互認機制亦擴展至司機行業,增加兩地職業司機流動性,間接增加本地司機供應,紓緩司機荒問題。

原圖:124.xingshuo.net

 

 

近日敝公司一名78歲的年長司機,因年紀老邁,突然在家中過身。事件再一次提醒我們,高齡司機問題的嚴重性;說到底,高齡司機現象普遍的原由,是因司機不足所引起。在司機荒情況嚴重下,為了維持現有服務,只要願意入職的人士,營辦商都會盡量聘請;結果造成了大批高齡司機的出現,亦間接對市民大眾構成潛在危險。

眾所周知,全個司機行業(包括巴士、小巴)都出現人手不足的問題,小巴業界更欠缺20至30%的司機(約2000人)。市民在報紙、車身或視像廣播系統均可輕易發現招聘司機的廣告。雖然廣告眾多,但願意入職的人少之又少,尤其年青人。這除了因為人口結構出現老化外,工種不能吸引年青人亦是重要原因之一。據行內統計,業界超過80%的司機為51歲或以上,44%為61歲或以上,5%為71歲或以上,高齡司機比率非常高。由於高齡司機隨時會因生活環境、榮休、體力下降或患病等種種原因未能駕駛,小巴服務亦會因而變得不穩。為此,我們認為有需要作出有限度輸入外勞,解決司機不足和司機年齡老化的問題。

有限度輸入外勞

雖然「輸入外勞」一詞會令部份人非常反感,但其實輸入外勞司機根本不會對本地勞工構成剝削;業界之所以希望輸入外勞,亦非因可降低成本;根據「補充勞工計劃」細則,僱主給予勞工的薪金必須至少相等於每月工資的中位數、並為勞工安排住宿、提供免費醫療服務、往返本港與原居地的旅費、及向政府繳交徵款,從經濟角度來看,營辦商並無利益可淘,甚至要花更多資源作額外培訓,行政成本大增,因此,業界仍會盡量優先聘請本地員工,在逼不得已情況下才會考慮輸入外勞以維持應有服務,並不會對本地勞工構成影響。

將中港互認機制擴展至司機行業

現時,部份專業資格設有中港互認機制,如建築行業、保險行業等,令從事有關行業人士能自由於中港兩地工作;我們建議有關互認機制亦擴展至司機行業,增加兩地職業司機流動性,間接增加本地司機供應,紓緩司機荒問題。

原圖:124.xingshuo.net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