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出彩虹須平台
畫出彩虹須平台

最近,在我服務的天水圍,認識了一位年僅22歲的藝術工作者王培忠,他擅長以水彩形式表現極具時代風格的主題,除了畫功好、創意了得外,更令我欣賞的是其成熟的思想和堅毅,將夢想化作行動,在個人風格和市場需求中取得平衡。

王培忠筆名叫皮忠,我不是藝評人不懂評畫,但推薦大家在instagram中搜尋pei0923欣賞他的作品(已有三萬多粉絲),其畫作也吸引國內外不少的朋友購買。藉他的分享,令我對青年發展,特別是如何發揮青年創意,有不少新感想。

皮忠最近在觀塘某工廈辦了一個小型藝墟─ 「手創市集」,與其他的創意青年賣原創工藝品,這個墟市主要靠網上宣傳和朋友介紹,每月兩天墟期,每次也吸引近2000人次參觀,反應相當不錯。

年輕人自發的藝墟固然值得欣賞,但規模始終有限,而且租金等營運開支不易維持。香港每年各院校都培訓不少藝術和設計方面的專才,但好苗子如果沒有好平台發揮,就浪費了發展人才的機會。

我認為,當局可以做得更積極。首先,要青年的創意能得以發揮,建議在各區舉辦一些周日或假期藝墟,以低廉的費用給青年展示和售賣他們作品的空間,這不單是賺錢這麼簡單,更是讓年輕人是透過自身努力,發揮才華,獲得認同的一個過程,在過程中能提升技能、自信和經驗,當中一些可能透過藝墟的鍛煉後可建立一些知名度。在市民角度,也是多個購物選擇,而不用只光顧一些千篇一律的連鎖品牌。

第二,政府亦可成立公開的、不收中介費的平台,連結這些創意青年與企業的聯繫,讓企業和公眾人士可以容易發掘和聯繫這些有才華的創意青年,讓這些創意能夠去到商業層面應用,增加經濟效益,也讓香港的企業和品牌更具創意活力。

第三,政府在採購和外判設計合約時,除了一些既有的合資格承辦商外,也可設立一個平台,讓一些青年創意自由工作者,可以參與其中,這不單發揮青年創意,也可令政府的設計文宣增添新鮮感,更貼近年輕人的口味。

創意產業是最能發揮青年才華的行業,宏觀周邊的國家和地區,都有很多具體的政策支持,當局實在需要急起直追。

原文轉載自《大公報》2014年12月11日

原圖由作者提供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