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研究制定逐步「解封」安排
是時候研究制定逐步「解封」安排

本文作者為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副主席陳志豪


踏入夏季, 新冠肺炎疫情有明顯減退的迹象, 香港已經超過兩星期沒有新增本地感染個案,新冠病毒在本港的傳播鏈似乎已斷裂。實際上,如非不少港人在近一兩個月仍然到外國旅遊、探親、公幹,香港可更早、更徹底實現「零感染」,所以我們除了呼籲「Stay Home」之外,其實還應該呼籲「Stay Hong Kong」。

 

當然,香港作為一個外向的小型經濟體,也是一個國際城市,長時間切斷與境外聯繫,無異於「斬腳趾避沙蟲」,長遠而言必然會重挫經濟,影響民生,同樣會帶來無法承受的沉重代價。試想一下,在「封關隔離」之前,香港國際機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機場之一,每天經陸路口岸往返內地與香港的港人人次數以十萬計,他們怎可能不受到「封關隔離」的影響?筆者認識不少在內地有業務的香港朋友,因為「封關隔離」政策,已逾一個月沒有回內地,經營狀况大受影響,損失慘重;筆者也認識一些朋友,其妻兒留港生活,自己卻在內地工作,由於「封關隔離」,已經兩個多月沒法回家,家庭生活大受影響。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政策,風險與效益之間總需要一個合理平衡。在合適的時候,放寬現時的「封關隔離」,讓香港恢復自由的出入境狀態,是在所難免的。

 

而為了減低放寬出入境政策所帶來的輿論衝擊及衛生風險,特區政府有必要盡快制定及公布一個指標,例如先向連續14天或21天沒有出現新增新冠肺炎確診個案的地方解封,例如澳門等,讓公眾有充分的心理準備,迎接「解封」。事實上,依據官方數據,內地現時除了一些零星的輸入個案外,其他絕大多數地區也實現了持續「零感染」,反映疫情在內地也非常接近完全受控,加上陸港之間一直有實際的緊密聯繫,也是港府應首先考慮「解封」、讓港人能夠自由進出的地方之一。

 

當然,在香港惡劣的意識形態及輿論氛圍下,一旦香港向內地「解封」,必然是會引起輿論的批評聲音及反對派的炒作。到時候,我希望一些過去經常強調科學與數據的學者,真的能夠做到「讓科學回歸科學,政治回歸政治,把個人榮辱拋諸腦後」,實事求是地評估「解封」的風險,甚至協助澄清社會上的誤解與偏見。

 

數字會說話 料對內地澳門先解封

 

尤其在內地的疫情方面,在疫情開始蔓延之時,幾乎所有反對派人士及媒體的焦點也聚焦於內地,對內地的疫情防控一律採取污名化或不信任的態度,甚至有一些反對派評論員說,如不徹底禁止內地人抵港,香港會死1.7萬人;也有權威學者估算,香港可能會有多達140萬人感染新冠肺炎。如今,大家都知道這些預估是被嚴重高估的,權威人士的估算也可以是錯得離譜。其實,這段時間,作為普通市民,我更期望的是聽到醫學專家公布疫苗研發或特效藥的最新研發成果,可惜一直只聽到一些披上醫學家招牌的時事政治評論。

 

客觀理性地看,倘若內地的疫情仍未受控,倘若內地官方公布的數字都是假的,為何香港個案的「在潛伏期內有外遊紀錄的確診個案到訪過的國家或地區」中,中國內地日前只有20宗,而英國卻超過400宗?陸港之間的人流往返頻密程度,遠較往來美港或英港的人流為多,為何近月已幾乎沒有在內地感染新冠肺炎的港人個案,而在英美受感染的港人個案卻持續不斷出現?這豈非客觀有力地證明內地的新冠肺炎疫情狀况遠較歐美為安全及已受控?

 

所謂「數字會說話」,基於現實需要及客觀的疫情狀况,我預期港府會對內地及澳門率先解封,先放寬港人從內地和澳門返港的隔離措施。屆時希望港人能夠多看數字、多看證據,不要對內地疫情已受控的狀况視若無睹,不要任由「反中」的意識形態綁架!

 

原文轉載自《明報》 2020年5月6日

 

原圖:中通社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

https://www.speakout.hk/app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7
支持
2
好正
1
無意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