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是耐力的挑戰
「宅家」是耐力的挑戰

肺炎疫情將我們的城市變成「戰區」一樣,人們足不出戶,避免被那些來無影去無蹤的「病毒」襲擊。每人對這種「避難」方式的感受有所不同。上班一族,猶如在享受「有薪假期」,雖然薪水打了折扣,也甘之如飴;孩子們不用上課,猶如放長假一般,少了交功課的壓力。不過時間一長,打工仔會擔心職位不保;小朋友們困在家太久,也會感覺無聊。

 

自僱的「手作仔」最怕病毒賴著不走,在疫情期間政府呼籲大家「留在家」,哪有人會叫他們來裝修門窗或地庫呢?計程車司機也開始面臨生意減縮的壓力,客量少了,但經營成本保持不變,他們索性「罷工」以節省開支;在寫字樓區及校園區販賣「熱狗」的流動攤販,也開始叫苦連天,不知要等到何時何日才可重見昨日的景象?

 

依靠人們慷慨施捨度日的乞丐,在城市全面封鎖的狀態下,求助無門,倍感悽涼;流浪街頭無家可歸的流浪漢,沒有「宅家」之苦,但要面對病毒無處不在之恐懼,感覺死亡的陰影驅之不散!

 

 醫生、護士及前線護理人員在疫情猖獗下,疲於奔命,奮不顧身,為搶救他人而犧牲自己。醫院便是他們的「家」,可是危機四伏,留守愈久,風險愈大。但願病毒對他們網開一面!

 

 六十歲以上的「老人」,被視為「高危」的一群,「宅家」是保護自己及別人的最佳選擇,也是毫無選擇的選擇。他們很多自視為幸福的一族,早已告別職場,賦閒在家,習慣了這種生活方式,疫情對他們的影響不大,照舊餓了吃,睏了睡,很快又一天!

 

另外一些長期居住在護老院內的長者,得不到適當的照顧,成為疫情最大的受害人。護老院應該是保護他們安全的「家」,卻變成死亡陷阱。聞者心碎!

 

踏入中年的女性對疫情雖然會產生恐懼感,但這種感覺很快被久遺的「家庭溫暖」蓋過。她們膝下有兒有女,界於「青黃不接」的年齡,平時只有同桌吃飯的時刻才會看到他們的蹤影,但今天個個都必須遵守「宅家」的指引,媽媽再成為家庭的主軸,人人繞著她團團轉,使她重振聲威,感覺家庭再是一個溫暖的地方!

 

在「宅家」一聲號令之下,全民呼應,所有經濟活動停擺,除了一些維持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務。這種戰時狀態不知要延長多久才可結束?很多人對失去「自由」的承受力有限,經不起長期的折磨。從義大利及法國傳來的消息,顯示「宅家」帶來很多後遺症。家暴事件在這兩個國家增加了30%,令人憂慮。同樣情況會不會在加拿大出現呢?都是大家密切注意的問題。一般來說,歐洲人的居住空間較小,長困一室容易產生磨擦。我們的居住空間比較寬闊,但不可過份自滿,預防勝於治療,前車可鑑。


原圖:新華社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

https://www.speakout.hk/app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0
好慘呀
0
令人傷心
0
點算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