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區選」的挑戰和應對
「後區選」的挑戰和應對

2019年,由社會深層次結構矛盾衍生並積壓、再藉《逃犯條例》修訂爭議大爆發,暴力抗爭已令區選逆轉,令香港的政治本質丕變,港式「選舉萬歲」和港版「顏色革命」的時代正式來臨,打造一種全新的政治範式,並正引發連串的「奪權」圖謀。

 

區議會選舉本應是多談社區服務少談政治,卻意外成為特殊時期的民意風向標,泛民則以57%票數包攬近九成議席,整體政治結構遭顛覆;既令人驚訝,亦突顯今次選舉的非典型性和不合理性,由此產生的所謂民意,勢必扭曲失常,容易挑動爭議,因而不宜過度解讀、盲目信納。

 

正義貶為暴民作主的工具

 

經歷長期累積與相互作用之下,社會深層次矛盾藉「反修例動亂」進行大爆發,泛民在事件中以「民主政治」之名行「暴民政治」之實,提出所謂的「五大訴求」,把「民主」、「正義」降貶為「暴民作主」的工具,各方陣營亦已在勇武與「和理非」及「以票止亂」之間作出選擇,這對香港的下一步,發出極為重要的訊息。

 

第一,香港沒有地方政府,區議會的主要職能既不是立法,也不是監督當局,而是服務社區。儘管創造了逾七成投票率的紀錄,亦被泛民形塑為與建制的「政治對決」,但實質上,這一票的最大作用僅在於表態,並會隨着選舉結束而轉換至另一個新戰場。止暴制亂、恢復秩序,仍是當前最緊迫的任務。

 

第二,泛民「因亂而勝」,並以民意代表自居,但區區一次區選獲勝,便已利令智昏,厚顏無恥地公然崇洋獻媚,有人提交「黑材料」,乞求美國制港「加辣」,亦有人前赴海外,爭取更多西方國家加入制裁,令香港的未來被迫困陷於不確定的變數中,其負面衝擊不容小覷。然而,姑息只會養奸,蟊賊一日不除,家國難保安靖!

 

第三,連月暴力抗爭,讓泛民、勇武派及「和理非」民眾都蓄積了更多「與警對陣」的實力和自信,一句「沒有暴徒、只有暴政」的口號,便讓其打砸燒等暴行得到開脫。但他們已對暴力迷信,令抗爭綿延硬撐,更可預計緊接的區會內「爭權」、立法會和選委會選舉「爭位」等,都將採用類似的議會與街頭聯手「暴搶」的模式。警方的依法鎮暴,便成為社會平穩的關鍵要素。

 

第四,根據中大的民調研究,發現自認是中間派或無取向的年輕人已從5月近42%,下跌到10月份的17%,反映社會兩極分化,容不下中間派;但這只是短期效應,只要做好基層和青年工作,中間派將會重現,「淺黃」亦會變「淺藍」。

 

第五,針對香港的管治情況,中央在四中全會上已制定「五大工作」,持份各方均應在憲制秩序和「一國兩制」的原則上,正確認識和處理陸港關係,建設為命運共同體,避免港人被誤導,避免年輕人淪為呼嘯街頭「失去的一代」!

 

原文轉載自《信報》 2019年12月04日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0
嬲爆
0
超無奈
1
無意見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