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掉眼中的樑木
去掉眼中的樑木

「我努力的目標,不是為了嘲笑人類的行為,也不是為了一掬傷心淚,更不是為了憎恨人類,我為的是了解人類。」——哲學家斯賓諾沙《政治論》(1676年)

 

一收到《好人總是自以為是——政治與宗教如何將我們四分五裂》(作者是心理學教授Jonathan Haidt),我如飢似渴地翻閱。過去四個多月,我眼見善良而有學識的朋友,盲撐血腥暴力,聚焦一個點「警暴」,口裏只懂叫「五大訴求,缺一不可」。我不想憎恨朋友,只想理解他們,究竟發生了甚麼事。

 

作者解釋:人類的正義之心,令沒有血緣的人,得以組成大型合作團體,但亦令不同團體陷於無休止的道德衝突之中,不斷以「正義」合理化暴力的手段。

 

道德是直覺先行,推理策略後至。當你發現對方「愚蠢、偏見、不合邏輯」,且別失望,他們砌出大堆論據,只為捍衞自己的團體,合理化自己行為。

 

道德凝聚人心,也使人目盲。人類是90%黑猩猩加上10%蜜蜂。黑猩猩是自私自利的競爭者,但在特殊情況下,人類會拋下小我,為了群體的意義而採取行動。蜜蜂的天性促成了利他主義、英雄主義、戰爭和種族屠殺。人類一旦接納了特定的觀點,便對別種道德觀視而不見。

 

每個人心裏,都上演着這場「順」與「逆」的對抗場面,我們必須了解自身的局限,退後一步,放下自己那一套道德主義,馬太福音說:「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樑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原文轉載自《頭條日報》 2019年10月29日

 

原圖:RTHK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4
嬲爆
3
超無奈
1
無意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