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暴制亂的關鍵是消解怨氣
止暴制亂的關鍵是消解怨氣

在示威浪潮最激烈的時候,財政司長陳茂波於8 月中忽然公布逾百億元的「派糖」措施,要是說背後沒有政治考慮,是不可能的。然而,在一系列派糖措施公布之後,激進示威浪潮並未有降溫,特區政府的民望亦沒有顯著提升,筆者甚至在社區聽到關於這次派糖的不滿意見。無庸諱言,從政治效果作考量,這回合的「派糖」措施是不合格、不到位的,波哥再一次重複犯錯。

 

特區政府的決策官員總有一個迷思,總是反對「人人有份」,認為資源只留給最有需要的人便是最好。所以,無論社會上有多少人要求「人人派錢」,特區政府卻始終反對,即使推出「關愛共享計劃」派4000 元,也聲稱目標是「補漏拾遺」,需要制定重重審查關卡,最終搞得吃力不討好,爭取不了多少掌聲。

 

其實對於年輕的小中產來說,他們的生活也是過得不輕鬆的,讓他們多享受一些甜頭,又有何不可?難道全民派錢的話,真的會有大量基層市民抱怨「點解李嘉誠都有得派」?相反,有分類就有比較,獲得比較少的人便會有怨氣。例如波叔宣布向所有中學、小學及幼稚園日校學生派2500 元津貼,但大專院校學生卻沒有份,他們心裏會好受嗎?

 

派糖不均 可能製造更大問題

 

我們都知道,在近日的示威浪潮中,最主要的參與者是大專院校學生和青年中產,但他們在8 月中的「派糖」措施中,卻是最備受忽視的一群。我不認同「會吵鬧的孩子有糖吃」,但獲分配特別少的時候,是會有感受的,甚至連一些「比較乖」的青年中產和大專院校學生也會不滿,「為何又是我分不到」?更甚的是,青年中產和大專院校學生已經在面對「生活壓力大、向上流動性低」的問題,現在還要連「派糖」也分不到,其怨氣更可想而知。說實話,到了今時今日,「派糖」確實未必能解決問題,但「派糖」派得不好或不均,卻可能會製造更大的問題。這一點,決策者是必須認識清楚的。

 

無論如何,從「一國兩制」大局、社會總體利益及個人切身前途出發,香港當前急務無疑乃是「止暴制亂」。但在示威者堅持「五大訴求,缺一不可」的立場和態度下,「和解」的空間是非常小的。筆者認為,要爭取更廣大市民的支持,特區政府便要展現出解決「深層次矛盾」的決心,另闢蹊徑,讓市民感受到「公道施政」,感覺到「雖然五大訴求未能夠完全滿足,但特區政府真的有心有力作出改善,香港未來會有更好的變革,這場示威運動並非完全白費的,香港明天會更好」。唯有讓廣大市民對經濟民生真真正正看到希望,特區政府才可能再次獲得市民給予機會,才可能從根本上「止暴制亂」。

 

原文轉載自《明報》 2019年9月11日


原圖:RT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1
支持
1
點算呀
1
無意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