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年須傳承「五四」精神
香港青年須傳承「五四」精神

本文作者為國史教育中心校長何漢權

 

百年不容易,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中國由北洋政府主政,派遣代表出席法國巴黎和會,屬戰勝國一方。本應理直氣壯提出收回其時的戰敗國——德國在我國山東的全部權益。但中國雖是戰勝國,與英美俄日等列強並排下,是位列最後最弱的一方。

 

近代西方,掛着文明、平等外衣冠冕行走,衍生所謂列國制度,指的是每個國家不管土地面積有多大,人口有多少,軍力有多少,都是獨立存在,外交平等。但現實的政治角力,還是強者作主,最後實踐的,就是赤裸裸的弱國無外交。因此,以當時北洋政府之弱之亂,充其量只能靠近列強的邊緣位置,是偽戰勝國。

 

觀乎日本,1894年甲午戰爭大勝當時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國;1904年再擊敗全世界面積最大的俄國;而1914年主動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站在英美行列,成為真正的戰勝國。經歷半世紀維新改革的日本,出席1919年巴黎和會,獅子開大口,提出要接收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英、俄、法、意等列強亦串通一氣,竟以日本與中國地域最近,便於管理為由,確認山東權益歸日本。

 

消息傳到北京,由北大學生領頭,發起大遊行,提出外抗強權、內除國賊的清晰口號,全民抵制日本、罷課罷工罷市,全國各大城市包括香港在內都有響應。歷史還原,這是中華民族偉大的覺醒運動,亦是全民思想激盪,共同尋求國家自強奮鬥的、讓人擊節及緬懷的大時代。

 

1919年,由年輕人發起的五四全民愛國運動,由此掀起中國拒簽巴黎和約、新文化運動、民主與科學的提倡高度。而日後影響中國前途至深且遠的中國共產黨,就在五四運動發生後的兩年,正式成立。而當時另一重要的國民黨,亦將名字改為中國國民黨,將農人及工人的位置的位置盡力拉高,要走聯俄、容共,扶助農工之路。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病逝,遺囑傳達的其中一個重要信息,就是要世界平等對待中國,更要廢除不平等條約,這是孫中山先生的期待,民族至上、國家至上的渴求,就是五四運動釋放的精神與價值所在!

 

2019年,五四運動走過一百年,歷史仿似重複,西方以美國為首的反中反華勢力,近年愈發囂張暴戾,圍堵中國的手段層出不窮,但是,假如花點心思看看一百年前五四運動史,當知這場波瀾壯闊的運動,當中最核心的精神,就是全民愛國,就是見證中國年輕人能奮起為國,敢於承擔責任。理解的話,當知今天圍堵中國是毫無意義的、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的。香港青年要傳承五四精神。

 

 

原文轉載自《大公報》 2019年4月5日


原圖: 大公報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