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貼地回應中產痛點
真心貼地回應中產痛點

本文作者為立法會議員李慧琼

  

今年庫房盈餘銳減,但財爺在醫療及教育仍然投放不少資源,例如大手筆撥出五十億元,用作改善醫療設備,便是回應了市民對「改善醫療」及「投資未來」的公共理財原則,做法值得支持。不過,對於《預算案》的部分內容,筆者認為有改善空間。

 

學生津貼應擴至全港學生

 

首先,《預算案》提出只向「有需要」的學生一次過發放二千五百元津貼,支援學習需要,卻不肯惠及全港中小學生,便令人難以理解,無法接受。所謂「有需要」的學生,是指符合資格領取須經入息審查學生資助,或綜援計畫下與就學有關的選定項目定額津貼,估計涉及開支大約八點九億元。

 

這個惠及基層學生的建議,筆者自然不會反對,但在穩健的財政情況下,這項數額不多,可以幫補一下中產家庭的津貼,財爺竟然都斤斤計較,便很難說得過去。

 

當在立法會被質詢為何計畫不可以擴闊至全港學生,財爺解釋是基於「行政原因」、「執行有困難」,這個說法,更令筆者不能接受。

 

此外,醫管局每年用於藥物開支大約四十億元,佔醫管局總開支少於一成。若以GDP計算,更只佔約百分之零點五。

 

這個數字相對於「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藥物支出偏低。在資助不足下,就連中產人士也可能因為要負擔高昂的自費藥物開支而陷入困境。

 

可惜《預算案》未有因應這個落差,急起直追,反而寧願預留一百億元作為「公營醫療撥款穩定基金」,應對不時之需,但用作擴闊藥物名冊,將更多藥物由自費藥轉為專用藥的開支,只多撥四億元。這個加幅,不足醫管局每年開支的一個百分點,連杯水車薪都不如!

 

試問這個做法,又如何讓每天正在負擔高昂藥物開支的病人,體會到政府的關懷?

 

藥物名冊擴闊 病人受惠

 

公共醫療服務輪候時間超長,小病等到變大病這個問題,筆者承認有其結構性,除了畀錢,還要加人,否則難見成效。

 

但對於藥物名冊更新擴闊,只要財爺有決心,願意投放資源,將更多自費藥納入資助範圍,直接紓緩部分病人每日要默默忍受「捱貴藥」的困境,可收立竿見影之效。

 

世界不斷在變化,筆者希望財爺在下年度的《預算案》,真心「貼地」體察民情,回應中產的訴求,在教育和醫療兩個痛點上多着力,不要再令他們失望。

 

原文轉載自《星島日報》 2019年3月20日


圖片來源:大公報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3
支持
2
好喎
3
無意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