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性的第二步 正面看待人大決定
歷史性的第二步 正面看待人大決定

本文作者:香港菁英會主席 梁宏正

 

全國人大常委會剛於周日表決通過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制發展的決議。決議列明提名委員會是提名特首候選人的唯一機構。而它的組成辦法是需要按照現時選舉委員會的人數、界別及比例。換言之提名委員會將由四大界別:「工商、金融界」,「專業界」,「勞工、基層、宗教等界」,「原政界」,每個界別三百人,總共一千二百人組成。任何參選人士均需得到提名委員會過半數的支持才能成為特首候選人,最終由合資格的香港選民以一人一票方式選出特首。人大常委會的決定亦根據實制情況設定特首候選人數為二至三名。以上的規定對香港落實二○一七年普選特首有着深遠的意義。

此決定出台後,香港社會有不同的看法及解讀。筆者相信很多人是表示支持的。畢竟,人大常委會在憲制上擁有為香港選舉制定辦法的權力,而決定的出台亦意味着香港落實一人一票普選特首向前邁進一大步。但是同一時間,社會上亦有不少聲音指出中央扼殺香港的民主,對「真普選」落閘,標榜着香港民主的大倒退。因此,這些人啟動「佔中」,發動罷課,意圖迫使中央讓步。反對派議員更揚言阻止二○一七一人一票選特首的議案在立法會通過。筆者希望能在本文探討人大常委會決定一些重點的必然及必要性並與讀者分享反對派理論上的一些錯誤。

四界別發展代表港整體利益

根據基本法第四十五條規定行政長官需由有廣泛性代表的提名委員會經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產生,可見提名委員會的作用在香港政制發展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人大常委會決定其需由四大界別按同等比例組成,而此四大界別亦代表着香港未來發展的整體利益。

我們的香港是國際上重要的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及航運中心。國家開放三十多年來,以至現在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香港都一直扮演功不可沒的角色。一個佔地小、人數不多的城市是怎樣在世界發展的歷程中佔據如此重要的地位?這全靠香港人一直以來努力不懈,如法律界、會計界等能保障及提升我們所爭取的經濟成果,也是經濟,金融及專業界別人士,靈活變通所得來的成果。當然,這亦有賴香港擁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使不同的專業服務的意見對香港未來的發展是重要的,他們作為提名委員會的組成部分亦是符合香港的利益。

回歸17年港民主進程邁大步

從另一角度看,怎樣確保絕大部分香港市民都能夠分享我們經濟成果亦是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元素。我們需要多方面保障市民生活質素,並讓基層的市民得到社會合理的關顧。基層市民及勞工界別人士是香港不可或缺的部分,過去亦為香港的成就作出重大貢獻,因此亦應成為提名委員會四大界別的其中之一。

最後,香港在不同層面為市民為香港發聲的從政人士,包含在原政界界別裡,代表着社會上不同意見及利益,令到提名委員會更具代表性。

未來特首參選人需獲得由以上的四大界別以相同比例所產生的提名委員會過半數支持才能正式成為候選人,除體現出機構提名的原則外,更意味着特首需關注不同界別的訴求,讓社會能均衡向前發展。香港不單需要在政治制度上向前,更需要關注經濟及民生,市民才能真正安居樂業。

香港在殖民地統治的一百五十年裡一直由宗主國派駐港督及主要官員。九七回歸後,管治香港的特首是真正的香港人,而選舉的辦法亦按循序漸進原則不斷改善。在短短的十七年裡,香港的民主進程亦已跨前一大步。按人大常委會的決定,二○一七年選民將可以一人一票選出管治香港的特首,這是歷史上的重大里程碑!

反對派人士提出人大常委會的決定是香港民主的倒退,筆者認為是混淆視聽!制度上選舉的選民基礎由原本的一千二百人擴闊至所有香港選民;由原來的選舉委員會選出一名特首改為由提名委員會提名二至三人作為候選人。反對派反覆強調以往他們陣營的代表都能參與選舉而按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將不能出閘。其實,該決定是針對制度及規則,並不代表反對派不可以爭取提名委員會的支持!我們還有充分的空間討論普選的細節,例如提委會每個大界別的組成辦法和特首參選人獲取過半數提委會支持的方法等。因此此決定絕不是民主的倒退,反而比起殖民時代甚至回歸後選舉特首的辦法更為民主。

人大常委會的決定開啟了通往二○一七年普選特首的大門,但是前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希望各方,尤其是青年人,能在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後學懂妥協的藝術,為香港市民謀取親自選舉特首的歷史性權利。

原文轉載自《大公報》2014年9月4日

原圖:nanzao.com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