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幻電影的新開端
中國科幻電影的新開端

本文作者為中學老師穆家駿


在剛過去的農曆新年假期期間,筆者一家人返回了廣州的老家過年。當中除了過年必做的逛花市、吃年夜飯、拜年之外,還有就是看賀歲電影。以往的賀歲片都是以喜劇為主的電影,不過今年卻有一套是例外的,就是《流浪地球》。可惜這套筆者認為是「零的突破」的中國科幻電影沒有在香港上映。在這套電影中,我們看到的是另一種作為中國人思維模式的科幻電影。


筆者作為一位90後,可以說從小到大都是在好萊塢式的美國科幻電影的陪伴下長大的,從《明日之後》、《地球末日戰》以至《天煞-地球反擊戰2》等末日類型電影中,看到的是在末日的來臨前,世界各國已經亂套了,等待的就是美國人帶着主角光環來拯救整個世界,背後反映的無疑是美國人的個人英雄主義。


雖然筆者並非專業的電影人,但《流浪地球》這一種電影的拍攝手法明顯與我們自小接觸的美國科幻電影不一樣,在電影一開始描述的並沒有強調我國在這場滅頂之災當中的特殊角色,反而是把全世界的人類大團結起來應對這次的災難。以一對中國父子作為主線,然後與眾多的小個體團結起來一起面對困難,表現出來的就是中國式的人文情懷,背後更多的是反映出在中國教育中蘊含的「團結就是力量」,這種設定明顯讓我們更加熱血沸騰。因為中國不像美國那樣要做世界的「一哥」拯救世界,反而是與各國人民一道攜手並肩挽救未來,這可以說也是反映了我們中國永不稱霸的價值觀。


從理念到實際,由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四個自信」當中的「文化自信」,到2019年賀歲片的《流浪地球》,如今我們中國的電影不再只是單純輸出娛樂,更是代表着我們的文化和價值觀輸出到全世界。筆者以為,現在的中國電影要帶給全世界的不再單純是那種很好笑的低成本電影製作,而是讓人可能在十年甚至二十年後都會記得有一幕是「點燃木星作為推動」的巨作。這可能是這次《流浪地球》票房大收的原因,也應該是日後中國電影作為文化輸出的大方向。


原文轉載自《文匯報》2019年2月12日


p.p1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font: 12.0px 'PingFang HK'; color: #000000} p.p2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font: 12.0px 'Trebuchet MS'; color: #000000; min-height: 14.0px} p.p3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font: 12.0px 'PingFang HK'; color: #000000; min-height: 17.0px} span.s1 {font-kerning: none} span.s2 {font: 12.0px 'Trebuchet MS'; font-kerning: none}

圖片來源:新華網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4
好正
1
心心眼
2
我鍾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