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真相無動於中的逆火效應
對真相無動於中的逆火效應

本文作者為資深傳媒人黃永


這星期天氣又寒冷起來,未知讀者們打了流感針沒有?愈來愈多不同國家的研究發現,很多人在接收有關流感疫苗的正確資訊後,卻依然不願意去打流感針;我所指的,並不是那些認為接種疫苗背後是藥廠驚天大陰謀的anti-vaxxers,而是那些原本以為疫苗內有活躍病毒者,即使了解到疫苗實際上如何發揮效用之後,仍然不會考慮接種。


傳媒學者稱上述現象為「逆火效應」(Backfire Effect):接收了正確科技資訊的受眾,縱然在理性層面承認接種疫苗是安全的,卻因為情感上不願意被對方駁斥,內心反過來更堅定地認為自己沒有打流感針的需要。


對於公眾教育來說,「逆火效應」無疑是一項極大挑戰:在今日的後真相年代,愈多資料、愈多證據、愈多數字,往往帶來愈大的反效果,造成「愈有理,愈不能服人」的奇怪現象。由上兩周的長者退休年齡爭拗,到今個星期的三隧分流建議,情況總是愈努力提出數據的一方,愈見不利。


這跟特首的說話態度當然有關,不過即使官員一開始就和顏悅色地講解,公眾仍難以超越「60歲仍要找工作」的心障。儘管大部分人會同意,今天60歲也真的只算young-old。相比之下,三隧分流的討論更是由始至終也是以數據為本,卻因「私家車車主過紅隧要貴一倍」的迷思,哪怕多付20元可節省不少時間,普遍聲音仍是一面倒反對。


如何解困?美國杜克大學有學者嘗試以「誤解逐一釐清」(英語謂之myth busting)的方式做實驗,結果發現,多數人傾向加深記住了誤解的內容,卻往往忘記了澄清的部分!因此專家認為,要澄清任何誤解,較有效的方法是連提也不提誤解為何,直接把打算澄清的資料說出便可。


另一個比較有效應對「逆火效應」之法,是索性完全避開科學論證或引用大量數據,改為從整體利益出發,再配合實例。像一開始的接種疫苗例子,學者發現許多原先不準備打流感針的人,因為聽到很多人已陸續接種,並且指出當人人都有打針才會發揮保護整個社區流感肆虐的訊息時,才會有意欲去打針;也就是說,別人的行為相比起別人的論據,更能驅使群眾作出行動。


可以想像,若然官員跟議員唇槍舌劍前,先有一幕特首去探訪一班60多歲的「老友記」的工作情況,然後訪問期間跟這些長者談及工作對健康有什麼好處,輿論的接受程度應當會較高;至於三隧分流……由於無法叫西隧先減價看看,恐怕要待未來兩年塞車狀況進一步惡化,大家一起受過苦,才會明白即使到了2023年可以收回西隧時,其實紅隧和東隧始終要加價,方可解決過海交通擠塞的問題。


原文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2019年1月24日


圖片來源:大公報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5
支持
0
無計啦
0
超無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