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3重挑戰 3招拆解困局
人才3重挑戰 3招拆解困局

面對勞動力萎縮和技能錯配,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在3個月內兩發網誌談論香港的人力資源,提出外在環境、質和量三方面的多重挑戰,必須釋放本地勞動力及吸引外來人才,推動經濟發展。

人才質、量、外在挑戰

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克勞斯.施瓦布(Klaus Schwab)曾經指出,「人才,而非資本,才是在21世紀最有效連接創新、競爭力和經濟增長的關鍵紐帶。」但瑞士洛桑管理學院早前發表的2018世界人才排名,香港的排名下跌了6位,跌至第18位。香港在報告3大指標都下跌,在「投資與發展人才」的排名由去年24位跌至31位;「吸引與留住人才」由11位跌至14位;「人才準備度」由第6位跌至第9位。

張建宗亦指出,人才是香港持續發展最重要的推動力,培育更多優質本地人才是成功的關鍵;但香港人力資源正面對「外在環境」、「質」和「量」三方面的多重挑戰,必須釋放本地勞動力及吸引外來人才。

輸入外勞 改善人口結構

其中,最明顯的是勞動力萎縮,整體勞動人口會在2019年至2022年升至高位367萬至368萬,然後持續下降至2031年的351萬。整體勞動人口參與率會由2017年59.1%,下降至2066年的49.6%。

至於「外在環境」的挑戰,當中包括環球經濟環境波動、保護主意抬頭、創新科技發展令經濟急速轉型等。他認為,創新科技浪潮席捲全球,而不可逆轉的創新科技浪潮正顛覆傳統的商業模式,自動化會為行業結構及工作職能帶來一定程度的轉型,認為要在這急速轉變的環境中競爭,本地勞動人口需要不斷更新及增進知識和技能。

由2003年起,政府發表多份人口政策文件,但無論是人口和人力資源問題的情況依然,壓迫感亦愈大。就此,筆者建議作出3方面的考慮:

第一,人口和勞工的補充來源。由於涉及不同利益和政治觀點,往往會出現壁壘心態,今天美歐的情況已作出明確示範;而在香港,有關「單程證」和輸入外勞的問題亦已纏繞多年,但這是不能迴避的課題。建議當局果敢決斷,否則新增人口和勞工從何來?更不用談改善和提升人口的結構。

承認專業資歷 做好培訓

第二,承認專業資歷。在全球性競爭的大趨勢下,一個城市要維持經濟動力,持續創造優質職位,重點在於能否吸引外來專才,壯大當地的人才庫。然而,要爭取這些全球「搶手」的俊才帶同家人來港落地生根,就要做好配套工作,首先是其海外或內地專業資歷獲得承認,否則他們怎來?其次,由於他們的生活需要和生活習慣與本地居民不同。建議當局在教育、醫療、房屋等政策和服務方面,作出因應調整,提供更多便利措施。

第三,改善技能錯配。知識型社會來臨,使知識輪替加快,形成跨學科跨專業的新知識,並且顛覆傳統的商業模式、行業結構及工作職能,部分勞動人口因「跟不上」而出現技能錯配。建議當局與業界合作,推續因應新經濟、新職場的新需要,推出再培訓課程,讓他們不斷更新及增進知識和技能。

本文轉載自《香港經濟日報》2018年12月19日

圖片來源:RT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0
支持
0
好喎
0
幾正
1
無意見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