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尺限的創意
突破尺限的創意

 今天講講香港十項全能第三項:創意!

香港應是全球每呎面積內含最多創意的地方。相比北京798、柏林Kreuzberg等集中的藝術區,港式創意其實已滲透各行各業、每街每巷,在城市面貌呈現:常到日韓的港人都會同意,香港蒲點旺角、銅鑼灣比起東京涉谷、首爾明洞更有地道特色、更富活力,新加坡濱海灣一比之下更顯乏味、公式化。很多到訪深水埗、油麻地、中上環的外國遊客都一見鍾情,留港兩周變永久定居,連最文藝的法國人居港數目亦已是97年兩倍。

港人生活每個環節每年也在創新:節日傳統食品常被改頭換面,月餅厚皮變冰皮、再有奶黃,加數十種餡料、多黃少甜,早已帶動廣東省月餅潮流;香港也率先把西方萬聖節帶到亞洲,成人玩鬼多過細路;連上街示威亦因「花呢花碌」道具和街頭表演被外國傳媒譽為全球最有創意遊行……一個腦筋如此靈活的地方自然孕育出多姿多采的地道街頭藝術,《狂舞派》橫空出世絕非偶然。

其實正如香港美食由街邊麵檔至米芝蓮3星都味道一流,我們的創意和藝術也已由草根開花到廳堂!

今年5月,全球頂尖現代藝術展Art Basel選擇香港作為亞洲展覽城市,打敗東京、北京和鋪好紅地氈的新加坡,勝出關鍵在於自由包容的傳統:任何文化、政治、性取向等主題均百無禁忌,給藝術表現無限空間(在東京可能不能談二戰、在新加坡不能談政治,內地則更麻煩……),故近10年香港藝術拍賣額急升12倍,最近聽到很多文科生最嚮往工作是到拍賣行做art specialists。這種好工5年前根本不存在,反映這幾年香港文化沙漠已遍地開花。

創造力如補品

藝術不是小眾品味:即使藝術教育未必令你成為名畫家、表演者,但可培養觀察力、分析力和創意;我一位從事貿易的朋友聘請了一個演藝學院學生,也盛讚她充滿活力、靈活變通,表現突出!富創造力的人正如補品,令各行各業表現更富動力和活力,合力創造出的城市面貌自然引人入勝、魅力沒法擋。

再者,香港建築、時裝、室內設計等創意行業亦因中西交流匯聚靈感而具世界級水平!我到訪過瑞典、芬蘭所謂設計之都,其實相比下香港絕不輸蝕,尤其住宅設計更是全球最好,獲獎無數;這是因香港寸金尺土下常要千方百計「地盡其用」而磨練出來。我在金融界20年來看盡內地樓盤,港人畫的圖則一看便分得出,因為設計確是合理、細心、人性化得多。當盡力用好每一吋空間的香港建築師在港外沒有空間限制,發揮自然更淋漓盡致、傲視同群。反觀內地建築設計往往「娘爆」,故很多內地地產項目均會出手闊綽聘請港人。香港建築、設計師在內地利潤在過往5年已升多倍,佔總額達七成。

但可惜我們雖創意無限,但場地卻有限,租金高昂令新丁畫家、設計師難以找到容身之所;數年前藝術家們紛紛湧進租金低廉的火炭,現在工廈被劏房住戶進駐,連這最後緩衝區的租金也開始飆升……幸好未來兩三年港珠澳大橋落成,香港在1小時內接通廣州、西珠三角;香港設計師習慣環境狹窄、掣肘重重,現在我們卻有充分條件成為全省創意之都,讓整個廣東省成為我們更廣闊的畫布,港人創意終不再受呎數所限而展翅高飛!

原文轉載自《am730》 2013年9月30日

圖:rendezvous.blogs.nytimes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