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應「妖魔化」填海
不應「妖魔化」填海


在特區政府修改居屋的定價機制,由市價7折減至52折發售後,最新一期居屋申請於日前截止,共收到約10.6萬份額外居屋申請表,加上首階段收到約15.2萬份申請表,即兩輪合共有25.8萬人申請,超額認購逾57倍,可成功「揀樓」的機會只有1.7%,難怪有人視抽中「揀樓」為「中六合彩」!

毫無疑問,在近日股樓價格形勢轉跌的情況下,破紀錄的居屋申請宗數反映了社會對「細價樓」和「上車盤」的需求仍然非常熾熱,市民對置業夢仍未心死,所以林鄭特首經常強調要協助市民置業,以置業為主導的房屋政策確實是有民意基礎的。當務之急,特區政府必須加大力度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作出大範圍的土地規劃,提高新增土地中的公營房屋比例(包括公屋和居屋),以滿足市民需求和期望,爭取掌聲。

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林鄭特首提出了「明日大嶼願景」,計劃在大嶼山與香港島之間的水域進行大範圍填海,創造逾千公頃新增土地,興建數十萬個住宅單位讓約100萬市民居住,解決香港的中長期住屋需要。筆者認為, 「明日大嶼願景」的具體規劃和技術細節仍然有探討空間,然而其出發點和方向是絕對值得肯定的。

筆者留意到,在林鄭特首提出「明日大嶼願景」後,反對派立刻狂轟猛打,反對的輿論攻勢十分猛烈。但大家不妨反思一下,香港土地及房屋供應短缺的問題如此嚴重,迫在眉睫,我們如何解決呢?難道不提出解決方案,不開發綠化地、不填海,公屋輪候時間便會縮短,市民便能夠置業,市民的住屋問題便會改善嗎?所謂批評容易建設難,那些站在道德高地反對填海的人,是有責任提出更好更切實可行的土地房屋供應方案的,但反對派卻做不到。說實話,林鄭特首其實大可迴避提出具爭議性的方案,她卻迎難而上,堅決提出改善住屋問題的大規模填海計劃,真正希望解決現時的住屋困局,其實是充滿承擔的體現,很值得大家的支持和肯定。

新加坡、澳門與香港一樣,同樣是地少人多的社會,新加坡、澳門的人口密度甚至較香港更加高,這兩地的政府同樣十分依賴填海造地以安置大量人口。而香港過去也十分依賴填海,例如現時聚居了數十萬人口的沙田和將軍澳,便有大量土地是透過填海產生的;而港島北和九龍半島南端作為香港主要的商業中心,大部分土地同樣也是填海產生的,充分反映了填海對香港的重要性。既然填海是香港一直以來重要的土地及房屋供應政策,技術成熟,行之有效,為何現在突然變得「十惡不赦」?香港人對填海絕不陌生,我們絕不應「妖魔化」填海!

原文轉載自《大公報》 2018年10月31日


p.p1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text-align: right; line-height: 20.0px; font: 15.0px Arial; color: #000000; -webkit-text-stroke: #000000; min-height: 17.0px} p.p2 {margin: 0.0px 0.0px 13.0px 0.0px; line-height: 20.0px; font: 15.0px 'PingFang HK'; color: #000000; -webkit-text-stroke: #000000} p.p3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font: 15.0px 'PingFang HK'; color: #000000; -webkit-text-stroke: #000000} p.p4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font: 15.0px Arial; color: #000000; -webkit-text-stroke: #000000; min-height: 17.0px} span.s1 {font-kerning: none} span.s2 {font: 15.0px Arial; font-kerning: none}

原圖:路政署圖片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0
認同
0
講得好
0
好喎
0
無意見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