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所未見 聞所未聞
見所未見 聞所未聞
世界經濟論壇連續八年評選香港的基礎建設競爭力全球第一,證明香港建築人在大型建設的規劃、設計、施工和管理都是世界一流;只是這些先進的技術、知識和機械未有普及,未能廣泛地應用於香港一般的建築工程,例如住宅、商廈和學校等;有部分是因為成本問題,也有部分是因為行業習性和認知問題。
行政長官上星期發表2018施政報告,提及政府會聯同建造業議會領導建造業界革新,推行「建造業2.0」,以「創新」、「專業化」及「年青化」為方針。
財政司司長早前撥款港幣10億元設立的「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已經開始接受申請,資助建造業採用新技術、新機械和新材料,推動建造業升級轉型。議會負責執行基金的運作,除了資助「組裝合成」建築法、建築信息模擬、預製鋼筋組件外,更包括其他還未在香港普及使用的創新技術。基金亦會資助「建築人」開拓眼界,舉辦或參與國際會議及考察活動,增廣對新技術、新方法的見聞。議會將負責基金的行政費用,使基金的款項可以全數用於業界,今次真的是「政府出雞,議會出豉油」。
十月三日陳茂波司長親臨大埔訓練場主持「香港建造學院」開幕典禮,見證香港建造業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其實早於 1975年,政府已經成立「建造業訓練局」,讓業界自行負責培訓工地前線工友和管理人員。建訓局成功發展了一套以工地運作為基礎的工藝培訓課程,至今建訓局和建造業議會已為業界培訓了超過十萬名技術專才,服務香港。
新成立的「香港建造學院」不但會秉承建訓局的優良傳統,更會通過課程改革及獨立資歷認證,發展一系列更能與香港教育制度接軌的全人教育,為業界培育有專業技術、有理論基礎、有安全意識、有創新意念,有工作熱誠,並對建造業引以自豪的優秀建造團隊。
開幕典禮上,一班靚仔、靚女的年青建築人發揮創意,利用建造業常用的工具作敲擊樂器,以一場有聲有色的「築聲報喜」音樂環節掀起序幕。
財爺在致辭中,提及他在八十年代初,曾擔任建訓局的會計主任和秘書,有點像「回娘家」的感覺。他特別讚揚建造學院在課程中加插了運動科目和義工服務,提高學員的個人素質和對社會的歸屬感。
建造學院的校徽相當獨特,是香港設計大師「又一山人」黃炳培的作品。它包含了多個建築的元素,有傳統木結構「榫接」工藝、內圓外方的做人道理、魯班師傅的規矩定方圓,中間晶瑩通透的支柱和綠色圓點更代表出人頭地,引領學生邁向成功和卓越。
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光纖之父」高錕教授早前辭逝,令人懷念。高教授是香港的驕傲,他發明光纖傳訊技術,成就了今天無遠弗屆的互聯網通訊。醫學界的內窺鏡和工業上大量的機械加工也是德澤於光纖成果。
期望很快創新思維也可以在香港建造業植根,在建築工地上,看到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新技術及新機械。
原文轉載自建造業議會網頁 2018年10月16日
原圖:建造業議會​網站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0
支持
0
好喎
0
好正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