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策方向正確 6招回應訴求
房策方向正確 6招回應訴求
香港樓價高企,不少「無殼蝸牛」只能一直期待政府能夠出招,為他們提供置業階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早前推出6項房策新措施,民建聯認為,6項新招方向正確,亦回應了社會的部分訴求,但始終未能解決土地供應不足的問題。我們期望特首10月公佈的施政報告中,能夠提出增加土地供應的新政策。
在6項新房策中,我們樂見當局將9幅「私地」轉為公營房屋用地。不過,現時公屋平均輪候時間突破5年,遠超「三年上樓」的承諾;公營房屋用地的缺口亦高達4萬個單位,而當局撥出的9幅用地只能興建1萬個公營單位,與《長遠房屋策略》中承諾10年興建28萬個公營房屋單位仍有一大段距離。因此,我們認為政府應在增加公營房屋供應量方面對症下藥,否則問題只會愈滾愈大。
若居屋禁轉售恐現階梯斷層
居屋方面,我們一直認為用「市價七折」作為居屋定價,已經偏離市民的負擔能力。政府的新房策終於回應了這方面的訴求,將居屋定價與市價脫鈎,並改以家庭入息中位數計算,消除居屋申請人「買唔起」的擔憂。我們亦關注當局會否引入更嚴格的轉售限制,若全面禁止轉售居屋,將令房屋階梯斷層,當局宜三思而後行。
加快新樓推售方面,特首分別推出「額外差餉」及修改「預售樓花同意方案」,針對新樓「囤貨」和「擠牙膏式」售樓。觀乎措施的內容,我們估計成效有限。
首先,一手未出售的物業數量不多,而空置超過一年的更少,就算可以全數推出應市,對整體市況亦影響不大。
其次,一般樓花期有約兩年時間,雖然新招規定每次發售不得少於總單位20%,但要分批「善價而沽」還有足夠空間,分別只是每次「擠牙膏」的分量有所不同而已。
總括而言,民建聯認為,新6招未必對火熱的樓市,以至整體房屋供應帶來顯著的影響,但將居屋定價與市價脫鈎,撥用私樓土地興建公營房屋,以及加快發展商賣樓速度,畢竟都是方向正確,值得歡迎。
原文轉載自《文匯報》2018年7月9日
原圖:港人講地及大公報資料圖片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