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派只顧遊行人數「吹大啲」?
反對派只顧遊行人數「吹大啲」?

七月一日香港回歸二十一周年,按慣例,反對派繼續藉遊行撈政治本錢。但可惜是,絕大部分香港市民已清楚,所謂「七一遊行」早已淪為個別反對派政客的「政治SHOW」,不過遊行人數,始終是一個重要指標,幾十萬人、抑或幾萬人,在社會氛圍角度仍有值得參考之處;今年,主辦遊行的民陣宣布有五萬人參加,遠遠多過警方估計的約一萬人和香港大學推算的二萬六千至三萬三千人,結果是「老問題」又來了,如果警方或者大學進行的估算較科學化,民陣豈非又再「報大數」,靠「吹水」去蠱惑民心?


最過分一四年聲稱50萬人上街


其實,反對派誇大遊行人數的「老問題」,已經不是近年的事。曾幾何時,反對派對○三年有數十萬人上街「引以為傲」,但眾所周知,當年上街主因多元,政治事件外,經濟下滑、負資產問題、沙士襲港等,全都已成過去,部分反對派中人對此心知肚明,若不能維持「很多市民站出來支持他們」的感覺,他們就沒戲可唱了,故此只可年復年「報大數」、「吹大啲」,實在可悲又可憐。


翻查資料,民陣年年「報大數」,最過分一次,肯定要數一四年的遊行,主辦單位聲稱有五十一萬人參與,但警方的估算數字不足十萬人,而香港大學學者葉兆輝推算的數字,其實也不過大約十二萬人,警方和學者的推算明顯較為接近,屬於合理水平,亦與市民真實眼見情況相若,唯獨被人「踢爆」的個別反對派人士,卻是聲大夾惡,竟反指港大學者葉兆輝教授有不軌企圖,除一度令葉教授意興闌珊外,橫蠻程度亦令人咋舌。


為保「道德高地」 不惜撒謊


有政壇高人分析,反對派經常陷入了一個「吹大啲」的迷思,迷戀一種假象叫「港人賦權」,以為「吹大」遊行數字,不停製造一個假象,就會令到他們的謬思謬想、極端行動,得到市民認可支持,賦權給他們為所欲為,只可惜他們錯判,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政治甚至違法行動,市民開始認清反對派假面具,即使如何極端炒作議題但依然苦無追隨者的情況下,遊行人數急跌,在「如實報人數又死」、「吹大遊行人數又會被笑」的情勢下,反對派再一次錯判,盲目充「大頭鬼」,不斷吹噓遊行人數。


筆者認為,如果反對派仍然想「標榜」民主、求真、誠信、公義等,就請不要再蒙騙市民;否則每年惡性循環,遊行人數不理想,但又只顧「篤人數」、「講大話」,只會令公眾更反感,眾叛親離、潰不成軍;值得一提是,今年遊行人數新低,有分析指是現屆政府受惠於上屆政府的「前任紅利」,這說法的確有其道理,畢竟上屆政府任內決意把政治難題統統「攬上身」,同時又積極改善諸如房屋、貧窮等民生問題,才令各項德政的成效逐步呈現,導致上街人數出現今時今日的急挫。


原文轉載自《星島日報》2018年7月5日


原圖:港人講地資料圖片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