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兩檢」經得起考驗 有利促進大灣區建設
「一地兩檢」經得起考驗 有利促進大灣區建設

高鐵香港段實施「一地兩檢」引起社會爭議,「一地兩檢」受到政治化的干擾。其實,「一地兩檢」只是從便利乘客的角度出發,而非任何政治目的;「一地兩檢」獲人大授權、經本地立法,無論法律、民意都有堅實基礎,經得起考驗。落實「一地兩檢」,香港高鐵早日通車,與內地的高鐵網對接,將發揮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增強香港與內地的經濟合作和人員往來,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香港避免陷入被邊緣化困境。香港要抓住機遇,排除干擾,切勿再陷入「泛政治化」的漩渦,坐失良機,阻礙發展。

高鐵香港段之所以要實行「一地兩檢」,目的為了便利通關,最大限度發揮高鐵的經濟及運輸等效益;若實行「兩地兩檢」,將大大減低高鐵的效益,不符合興建高鐵的初衷。如今按照基本法第20條落實「一地兩檢」,並分三步走完成法律程序,當中包括人大常委會同意、本港立法會通過,顯示「一地兩檢」合憲合法,有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授權,經本地民意機構廣泛討論、在大多數民意支持下通過。

「一地兩檢」合憲合法民意支持

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表示,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一地兩檢」有關安排有兩個意義,一是內地在香港設立關口需要中央政府批准,二是香港和內地協議一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就毫無疑問符合基本法」。基本法委員會委員、港大法律學者陳弘毅亦指出,中央就「一地兩檢」實行「三步走」步驟,是尊重香港的自治權的表現,因為立法會根本沒有權力獨自通過實行「一地兩檢」的法律,必須配合人大常委會的授權。由此可見,「一地兩檢」從各方面來講都站得住腳,不存在破壞基本法和「一國兩制」、不尊重民意的問題。

近年來,中國高鐵繼續保持快速發展步伐,「四縱四橫」高鐵網基本成形,技術成就贏得國際聲譽,服務品質不斷攀升,已經成為一張見證時代發展的名片。截至2016年底,中國高鐵運營里程超過2.2萬公里,佔世界高鐵運營總里程60%以上,位居全球第一。預期在明年第三季通車的廣深港高速鐵路,是北京-廣州-深圳-香港高速鐵路的重要組成,也是中國「四縱四橫」高鐵網的組成部分。高鐵香港段雖然只有26公里,但連通廣深港,就實際上與內地快速客運網全部連通。今後香港-北京等地區的時空距離會大大縮短。屆時香港市民去廣州將縮減一半時間,只需48分鐘,去深圳福田只需14分鐘;通過該鐵路轉車去北京只需9小時,較港京線的20多小時車程,至少縮短一半時間。可以預見,廣深港高鐵的建成和運營,為加強三地乃至全國的交流創造極為便利的條件,力促三地經濟發展跑出高速度。現在內地不少三、四線城市接通高鐵,香港作為國際化大都市,高鐵若因受制於「一地兩檢」而不能通車,豈不是自我邊緣化?

鞏固香港「超級聯繫人」的地位

更重要的是,香港高鐵的通車,對建設中的粵港澳大灣區有極為重要的作用。「粵港澳大灣區」為香港、澳門提供了極好的發展機遇,搭上大灣區城市群建設的經濟發展快車。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是香港的一大機遇,千萬不能錯過。而在「一地兩檢」下,香港高鐵通車後,不但為乘客節省了大量時間,提高了辦事效率,香港可以繼續發揮內地與世界「超級聯繫人」的作用,有助降低三地市場准入門檻,促進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助力香港改善社會環境,紓解現有結構性矛盾,鞏固香港金融中心、購物天堂的地位。

香港高鐵實行「一地兩檢」利民生、利長遠,絕不會把基本法撕開裂口、令「一國兩制」出現漏洞,相反正是嚴格按照基本法辦事、發揮「一國兩制」優勢的創新。將「一地兩檢」政治化、妖魔化,人為製造對立、對抗,對解決問題於事無補,反而阻礙高鐵如期通車。香港經不起折騰,經不起內耗,社會各界應珍惜機遇、抓住機遇,理性溝通,凝聚共識,為通過「一地兩檢」爭取更廣泛民意,為高鐵如期通車創造有利條件。

原文轉載自《文匯報》2017年8月3日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