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為己 地從何來?
人人為己 地從何來?

自橫洲事件揭露本港搵地難困局後,類似個案越揭越多。尚在摸底階段的沙田石門分區計劃發展、剛剛公佈的東涌市中心分區發展大綱、港島北角電照街0.12公頃的足球場回收、鴨洲駕駛學校要改建私樓,先後遭遇地區人士反對。雖然反對者意見並非全無道理,但從土地開發全局來看,事件反映出持份者利益當頭時、人人都抱定自身利益寸步不讓的姿態,令人憂慮本港日趨嚴重的土地短缺局面,未來到底能否解決?

樓價偏高 根源在缺土地供應

本港房屋和土地不足積弊已久,由此導致樓價嚴重偏離市民的收入及購買力。美國研究機構發佈的《全球樓價負擔能力調查》就顯示,該報告自2010年加入香港數據後,本港樓價負擔比率連續六年均穩佔榜首。畸形樓價導致市民「置業夢」越來越難,目前居住在市區房和排隊輪候公屋的人數分別高達20多萬戶和逾15萬戶。

樓價過高根本上當然是土地和房屋供應不足所致。儘管本屆政府上任以來積極覓地、甚至冒著「盲搶地」罵名,令住宅供應有所改善。如未來3至4年,潛在供應增至9.3萬個單位。但從中長期看,供應局面仍不樂觀,關鍵就是搵地難。

房委會最新數據預測,本港未來五年公屋建屋量將大幅減少,只能達到目標七成;且由於土地儲備不足,五年之後居屋供應量將進一步下跌。智庫團結香港基金最新報告也稱,除了住宅用地供應不足,本港甲級寫字樓、商用物業及工廠大廈都出現供需失衡,供應缺口高達約225萬平方尺;整體供應在2020年後,情況更不樂觀。

快求共識 造地覓地改善供應

「地從何來」是關鍵,「搵地難」是當屆甚至可能是未來幾界政府的難題,但不知從何時起,有很多造地方法都變成社會忌諱,就如填海或用低生態價值的綠化地,儼如提一下也有罪,但筆者看到以上數據,的確認為香港土地房屋問題已去到臨界點了,市民大眾真的要認真思考各種造地建屋的方法,如靠近郊野公園的綠化帶可不可以使用?填海工程究竟能不能推?地積比率允不允許放寬?如沒有社會共識,土地房屋的問題仍要困擾好幾代港人呢!

原文轉載自《am730》 2016年10月07日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