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愈老愈糊塗
陶傑愈老愈糊塗

多倫多出版的《明報》在每個星期六都會隨報送出一本週末雜誌(明報 SaT MAG),其中常見陶傑在一個「摩星嶺上」的專欄內發表文章。我非為欣賞他的廢話而特別留意那個專欄,只不過想看他又如何肆無忌憚地向他所崇拜的「英國老祖宗」獻媚、吹噓。如果他說的只是一些肉麻的話,便由他自暴其醜算了。但如果他大發狂言擾亂視聽的話,我便忍不住要發聲了,以正視聽。

陶先生本週(8/20)專欄的標題是:「Yes 和 No」,亦英亦中,乃其本色。這次他特別撰文對英國新任女首相文翠珊的強硬作風及個人魅力讚不絕口。對此我不便作出任何批評,因為陶先生對一切凡屬英國的東西都帶有先入為主的好感,他給予英首相的美言乃意料中事,若非如此才顯得不正常;也由於角度不同,各花入各眼,說陶先生把英國人看高了,真的說了等於白說!

和以往一樣,陶先生這次在文章裡毫不猶豫地說:「『唐寧街十號』是一個公義和正確的歷史品牌。」不知他有何憑證可以如此理直氣壯而不恐受到質疑呢?陶先生言下之意是:歷來由英國首相府作出的決策都是正確和完全符合社會公義的。他之武斷及糊塗實在令人發笑!

遠的不說,在2003年由美國主導出兵攻打伊拉克的那一場戰爭,英國全力以赴支持盟友。那次出師是以消毀伊拉克殺傷力強大的武器為借口,雖然得不到聯合國的批准,美國仍孤注一擲。結果伊拉克被打敗了,死傷枕藉, 但那些武器並沒有發現,而該國元首也束手就擒,最後還被處決了。陶先生當然認同這場戰爭的公義性與正確性,否則便不會讚揚「唐寧街十號」首相府的決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大英帝國的版圖曾經跨越五大洲,英國人為此非常自豪地誇耀在他們國境之上是永遠看不見日落的。這些土地都是以武力奪取的,因為沒有一個國家會願意將國土主動送給別國的,英國人的侵略行動於是便受到歷史的譴責。只有陶先生才不會,因為他早已失去是非的判斷力。

鴉片戰爭相信也是由首相府作出決定的吧!中國被打敗了,將香港割讓給英國人。回顧歷史,陶先生認為這場戰爭打得正好,否則香港怎會成為英國的殖民地,同時享有今天之昌盛與繁榮?中國也被打醒了,否則怎會出現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來,而且變得逐漸強大,可與英美抗衡甚至爭取領導世界?除此之外,參加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及放火燒毀圓明園的指令大概也是由首相府發出的,如果陶先生也認為此乃符合公義及正確,那他真的變得愈老愈糊塗了。記得多年前,陶先生曾經說過:「沒有大英博物館去保管中國的歷史文物,恐怕早已被紅衛兵毀壞」。殊不知這些文物都是憑武力搶回來的,陶先生忘記了這些國恥,所以才會津津樂道英國人的「恩典」。

聽聞陶先生為不少富翁名人操力撰寫自傳,得到豐厚的報酬。這是他的專長,並非不勞而獲的。陶先生如果專注在這方面的發展,相信財源會滾滾而來。他卻志不在此,立下決心要為英國効力,回饋「養育之恩」,這才是陶先生的終生抱負,而《明報》也樂於助他一臂之力,狼狽為奸,使「摩星領上」的雜音延續不絕!

《明報》為一商業機構,在商言商,利用陶傑的知名度來促銷,無可厚非。但只顧利潤而忽視社會責任,尤其對大是大非失去立場,實非讀者之福。

原圖:大公報、新華網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