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渠與香港
鄭國渠與香港

鄭國渠的故事是這樣的:韓國水利學家鄭國是韓王派去秦國的「無間道」,誘使秦王興修水利工程,讓秦國傷民勞財,無力東征韓國,但最後卻歪打正著,「疲秦之計」造就了萬世之功,助秦一統天下。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就實行「農戰」,作為一個以農為本的國家,水利本就是國家命脈,不搞水利工程該搞甚麼?所以修渠能否疲秦是有商榷餘地的。同樣地,香港的根本一直都是它與世界各地的高度連接性(connectivity),現在不建港珠澳大橋、高鐵和第三跑道,難道該「等運到」嗎?

疲秦之計的商榷地方使一些史學家認為真正的計謀,是要令秦國半途而廢,停止修渠,這樣既令秦國傷民勞財,又得不到實效。但無論那個才是真實版本,現在兩個版本都應驗在香港——該建的不建,建好一半的又不去完成,可謂連中兩計。

故事其實還有一個政治層面:前237年,丞相呂不韋因「嫪毐之亂」被罷免流放,鄭國的陰謀亦被曝光。這一事件成為秦國宗室大臣排外的口實,他們紛紛建議秦王嬴政驅逐外來人士,鄭國性命危在旦夕。就在此時,也在被逐之列的李斯寫下著名的《諫逐客書》,上書秦王,使他廢除了逐客令。秦王亦召見鄭國,鄭國坦承他是韓國派來的,但渠建成以後的確會對秦國大為有利,秦王認為有理,命令他繼續把渠修成,從此關中成為沃野。鄭國渠建成後15年,秦滅六國,實現統一。

說穿了疲秦之計不也就是「本土派」排外的藉口。所謂「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港人沒有理由因排外拒共而因噎廢食、自廢武功。

原文轉載自《am730》2016年4月21日

原圖:ifeng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