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道路收費私隱
關注道路收費私隱

政府正就中區及鄰近地區電子道路收費先導計劃進行諮詢,希望藉先導計劃紓緩道路交通擠塞惡化問題。公眾對電子道路收費其中一個最大爭議,是如何處理進入收費區內的車輛或駕駛者的私隱。雖然文件多番保證以現時的科技可以解決市民對私隱的擔心,但以現時先進的定位技術,以及完善的地球資訊系統,要為汽車定位不算困難,實在不能令人放心。

政府文件說,「倫敦計劃」的自動車牌識別科技記錄車輛出入情況,每輛進入收費區的汽車均有記錄,汽車在收費區內是無所遁形的,不是理想選擇。文件也說,「新加坡計劃」的短距離微波通訊科技能夠消減車主對私隱的擔心,因為收費是當車輛經過收費區門檻才會被記錄,過路費用可以從每輛汽車裝置不具名的預繳卡或信用卡支付,而如果車主沒有欠費,當局不會特別追蹤,相信這個收費方案可以對駕駛者的私隱有更大保障。但是,由於計劃硬性規定每輛車均要安裝記錄裝置,而每個記錄裝置因為維護及保養原因,往往會安排獨一無二的序號,有心要追蹤某個裝置安裝在哪輛汽車上,其實是可行的。再者,現時定位技術先進,記錄裝置本身就是一個洩露位置的出口,駕駛者不論會否進出收費區也要強制安裝,這是不是令人擔心呢?要市民犧牲一些私隱去解決交通擠塞問題,能取得大眾共識嗎?

以現在智慧城市的技術,開放交通數據,令交通數據透明化,反而更能宏觀地回應全港交通擠塞問題,希望大家可以一同思考,一同對症下藥。以現時香港的政治環境,任何新措施也是寸步難行,希望大家三思而後行,避免不必要的爭拗。

原文轉載自《太陽報》 2016年3月17日

原圖:bastillepost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