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圭首都半天遊
烏拉圭首都半天遊

遊輪在三月一日傍晚在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ries)開航,沿著Rio de la Plata大河往東行,第二天早上便抵達烏拉圭(Urugay)的首都蒙特維地奧(Montevideo)。從碼頭可望見城市的舊區,步行可達。我們沒有參加遊輪安排的市區半天遊,只想安步當車到處走走,算是曾經到此一遊。但當踏上碼頭後,便被很多旅行社職員纏著,向我們推銷他們的服務。由於取價公道,我們臨時改變了計劃,上了一輛有導遊帶領的小型旅遊巴,沿著海岸線向市區進發。

導遊是個年輕的小伙子,禮貌周全。他用很重西班牙口音的英語向我介紹烏拉圭的歷史及地理。他的祖國和其他拉丁美洲國家一樣在獨立前曾經是葡萄牙或西班牙的殖民地。葡萄牙人在此捷足先登,西班牙人卻後來居上,在1680年打敗了敵方,成為這遍土地的統治者。西班牙人為鞏固實力,在1726年在Rio de la Plata大河的北岸建立了一座城堡,防禦葡萄牙人再次侵犯。這座城市的起源便由此開始,發展到今天。

導遊說烏拉圭人口只有三百多萬,首都居民佔了一半。這是一個面積及人口較少的國家,北面有強鄰巴西,西面是另一強鄰阿根廷,東南面對南大西洋,它必須與鄰國保持良好關係才可生存。農業,漁業及畜牧業是烏拉圭經濟的重要支柱,其他工業似乎乏善可陳。在首都街道上來來往往的人,除了少數遊客之外,都是白皮膚的烏拉圭人,和阿根廷人十分相似,同是歐洲移民及他們的後裔。

巴士沿著海岸線走,經過美國大使館。館址佔地甚廣,規模宏大,與烏拉圭國際地位的重要性似乎不對稱。美國對南美洲國家發揮的影響力,不言而喻。這使我想起香港花園道的美國領事館也是投入龐大的資源,無非是為了為監視中國大陸的動態而已。

烏拉圭人口雖少,但曾經四次奪得世界盃冠軍,是南美洲足球勁旅之一。在1930年舉行首屆世界盃的決賽中以兩球之差擊敗阿根廷,成為足球世界的霸主。該國人民對此盛事,直到今天仍津津樂道。旅遊車專程駛向烏拉圭國立足球場旁邊,讓我們一睹該國引以為榮的標誌。

烏拉圭與阿根廷的文化很接近,都是來自同一源頭。他們日常講的是西班牙語,信奉的是羅馬天主教,生活上保存了很多歐洲的傳統。阿根廷人喜愛的探戈舞在烏拉圭也盛行,而且產生了另一流派,叫做Milongas,門外漢可能分不出彼此不同之處。我搜集了數張CD,留待日後細細欣賞。

我對烏拉圭的經濟狀況了解很少,但從商店及食市清淡的情景來推斷,似乎不會好到哪裡去。烏拉圭貨幣以比索做單位,一美元可兌換31比索,幣值比阿根廷比索大約低一半。一般商店和餐廳都接受顧客以美元付款,但差額只限於使用比索結算,引起不便。我相信他們的外匯受到嚴格管制,防止資金外流。

遊輪在這裡只停一天,旅客必須按時登船。我們匆匆忙忙在舊城區走了一轉,猶如走馬觀花。如要深入了解這個國家,只能再來一次。

原圖:docomomo-us.org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